•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廈臺企復工記:數學博士和他的“智慧編程小車”

2020-05-22 08:50:00
來源:海峽之聲
字號

  今年2月28日,為落深、落細、落實中央有關部門《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廈門出臺《<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政策的申報、辦理程式。在“後疫情時代”,“26條措施”實施細則的助力,讓深耕廈門的眾多臺企,實現了高品質復工復産。來自臺灣新北的廈門石灣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安昇,就即將讓打磨多年的“智慧編程小車”實現量産。

  畢業于臺灣大學數學系,一路讀到全美排名第一的紐約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張安昇對數學可謂癡迷。2012年他回到臺灣,成為一名“碼農”,又在2015年抽身於波瀾不驚的生活,選擇登陸創業。2018年張安昇的兒童智慧編程小車摘得“産品設計界的奧斯卡獎”之稱的IF設計大獎,他的創業之路經歷多次碰壁,但依然走得踏實堅定。

  疫情之下:打磨産品,抓住機遇

  “我三月中旬就回到了廈門,這段時間繼續進行軟體更新、性能提升、課程開發。”張安昇説,他和團隊對於“GOBOT”産品的打磨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滯,6月份達成量産是他們定下的目標。

  “GOBOT”正是張安昇傾注多年心血、不斷升級換代的兒童智慧編程小車,“‘GOBOT’結合了算數、代數、幾何和統計等數學知識,讓5-7歲兒童在遊戲過程中對編程思維産生理解。”疫情形勢逐漸好轉,不少培訓機構開始復蘇,張安昇也準備抓住機遇做好新一波的産品推廣,“産品樣機在臺北、徐州、深圳等地陸續試用,上海的業務也已經在對接。”

  不疾不徐,穩紮穩打,是張安昇這些年在大陸發展的基調。“大陸擁有完整的産業鏈,面對疫情之下的全球經濟危機,這顯得尤為重要。”大陸的全産業鏈優勢以及廣闊市場,帶給張安昇對於大環境的信心,他所落戶在廈門一品創客基地,也給了他一方創業小天地的安定。

  “一品創客基地給了我們這些創業者場地、政策、公關等方面的支援,以這裡作為創業、研發的基地是很好的選擇。”在張安昇看來,“背靠大樹好乘涼”,入駐好的創業孵化基地,無疑能夠幫助創業者掃除許多前行路上的障礙。

  政策給力:從“不可能”到“可能”

  “26條措施”2019年11月剛剛發佈不久,一品創客海峽兩岸(廈門海滄)無人機暨智慧機器人孵化基地,就經廈門市科技局推薦,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一品威客海滄創客部基地負責人黃振宇向記者介紹,基地2015年底成立運營,主要針對無人機和智慧機器人方向,“獲得國家認證之後,有更多臺灣科技型創業者都前來諮詢,除了解創業條件外,更多是希望能落地研發。”

  孵化基地的資質越好,投資人的信任自然也水漲船高——這是張安昇的切身感受,而政策給力為創業帶來的加持不僅於此,“孵化器裏有很多類似領域的企業,彼此溝通交流也可以資源互補、降低風險。”

  其實,張安昇的創業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2015年初初登陸發展,觸及網際網路領域就因流量不足而遭遇“翻車”;彼時有了智慧編程小車的産品設計雛形,卻在尋找産品實體化的合作夥伴時屢屢碰壁……

  但大陸支援創新創業的政策和氛圍讓張安昇一次次在危機中找到轉機,化“不可能”為“可能”。2015年參加創客大賽,不僅讓他找到新的創業方向,也讓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他們一拍即合於2016年正式啟動了智慧編程小車項目,“我是學數學的,偏理論性,我的夥伴是電子硬體專業,實作能力更好,大家可以優勢互補。”

  精神加持:一路前行的“獲得感”

  在大陸工作、生活4年有餘的張安昇説,與這裡的合夥人、員工、合作夥伴、顧客相遇,建立聯結,是他“獲得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帶著他的“智慧編程小車”一路前行,哪怕道路總有磕絆,但也總會有意外驚喜。

  2018年,登陸廈門的全球知名演講品牌“TED”邀請張安昇作為演講人出席。在這個集合了全世界各行各業思想家和行動家的平臺上,他用18分鐘的主題演講帶領聽眾走進了他的編程世界,他也在這18分鐘裏,獲得了給予他內在力量的“認可”,“這是我在臺灣沒有的經歷。”

  “現在臺灣充斥著挑動對立的氛圍,連臺灣跟大陸同文同種這樣的事實有些人還要否認,我覺得真的莫名其妙。”張安昇希望,能夠和其他在大陸發展的臺灣年輕人一起,在臺灣媒體上更多地發聲,“來大陸發展的臺灣年輕人其實還蠻多的,但臺灣媒體會比較壓抑這方面報道。”

  曾在國外度過6年留學生涯,在世界各地體驗考察的張安昇直言,大陸特別適合臺灣年輕人深耕,但首先,你不僅要過來看一看,還要在這裡工作生活一段時間,才能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對了,當時我就是在青年公寓組織的活動上認識了一個大陸朋友,他正好在辦廈門TED,就邀請我去參加。”年輕朋友們一起玩“狼人殺”,看直播……回想自己窩在廈門青年公寓的時光,張安昇説,正是那些瑣碎又鮮活的日常,讓他經歷了消除誤解的過程,也讓他找到了精神上的加持。(海峽之聲記者 莊楊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