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學者探討構建共同市場:兩岸産業合作能創造1+1>2的效果

2019-06-28 23: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共同市場建設”分論壇現場。(台灣網 李寧 攝)

  台灣網6月28日江蘇昆山訊 (記者 李寧)“兩岸産業各有優勢,如果能夠融合發展,可以創造1+1大於2的效果。”28日下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教授在兩岸(昆山)産業合作論壇“兩岸共同市場建設”分論壇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説。

  今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用,支援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28日上午開幕的2019年兩岸(昆山)産業合作論壇,正是以“共同市場 共用未來”為主題,探討如何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在“兩岸共同市場建設”分論壇,來自兩岸50余位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圍繞“新形勢下兩岸經濟合作的展望”“探索兩岸特色的經濟融合發展之路”“如何構建兩岸共同市場”等話題進行討論。

  “兩岸經濟融合發展趨勢不可逆轉。”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臺資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明表示,兩岸經濟發展經過突破障礙,不斷發展的過程,雖然最近幾年兩岸經貿合作受到一些障礙,但障礙是暫時的,長期的趨勢不可逆轉。

  李保明表示,兩岸同文同種,地理相近,在産業合作上有非常大的優勢。對臺商而言,大陸市場不能丟。大陸的數字經濟發展快,臺商在大陸的轉型升級中做的很成功,“大陸仍然是臺資企業轉型發展非常重要的基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指出,兩岸經濟合作跟一般的區域性經濟合作不一樣,具有獨特的民族特性,如:正因兩岸同文同種,進入市場障礙較低,在兩岸的經濟交流交往中還是以中小企業打先鋒,吸引大企業跟進。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可以發揮兩岸同文同種、産業互補的優勢。

  臺灣上市櫃公司協會創辦人、榮譽副理事長施明豪提到,臺灣好的企業,如臺灣“十大企業”、“二十大企業”,這些公司80%的股份都被外資買走了。兩岸絕對有共同市場存在,無論是經濟層面、文化層面等,“兩岸若合作,這個力量太大了”,“讓臺灣的一流企業和二流企業都有可能跟大陸合作共贏,這也是我們成立兩岸共同市場的最大目標。”

  臺灣卓越雜誌創辦人林定芃認為,兩岸在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電子商務等領域都可以進行合作,尤其在金融業方面,臺灣有較為豐富的國際接軌經驗和良好的市場次序經驗,大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獨步全球,這些都可以合作。

  來自臺灣的展冊投資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琦樺表示,“兩岸共同市場是一個趨勢,也是臺灣要走出的路。”她認為,兩岸産業合作應該聚焦在第三産業。

  討論中,與會嘉賓也認識到,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目前還有一些障礙,如國際環境、政治因素等,唐永紅建議用五個循序漸進的方式,作為建設兩岸共同市場的路徑:一,先單向後雙向。大陸先對臺胞來大陸就業、臺企來大陸投資實行比較自由化的政策。二,先單邊後雙邊。大陸主動作為,提供同等待遇政策,先單邊向臺灣民眾、臺資企業開放。三,先區域後整體。可以區對區的方式來探索經驗、積累互信。四,先要素後産品。大陸可先對臺灣資本、勞動力單邊提供同等待遇政策。第五,先資本後勞動力。讓陸資到臺灣投資,可減小臺當局因為開放大陸勞動力到臺灣就業面臨的阻力。(完)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