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記者探秘神農架

2017年07月15日 08:2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一直縈繞著“野人”足音的神農架,在2016年7月開啟最現代的新頁:神農架納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自此進入“世界”時代。申遺成功一週年之際,海峽兩岸的記者一起走進神農架,以現代的視角打量這片古老的土地。當人們早已不滿足於神農時代的“架木為梯、架木為屋”的生活,數億年的群山之中,山水能否依舊美麗?傳奇如何繼續延續?人與自然如何相得而不相殺?這是兩岸記者共同關注的問題。

  異境奇景 你遊嗎?

  臺灣中時電子報王雅芬在採訪中提問:“神農架的名氣很大,在臺灣很多人都知道,但都一知半解。神農架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深度行銷自己?”

  如果説品牌,神農架可稱世界第二、中國第一。它是世界唯二、中國唯一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産三大品牌的“三冠王”。 神農架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神農架林區副區長沈紹平在接受兩岸記者採訪時表示,神農架已完成了旅遊綜合配套體系,日接待能力達到3萬人。目前正努力實現交通的突破,塑造特色鄉鎮。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神農架林區為推廣神農架所做的努力,各種印刷精美的地圖、折頁、畫冊、攻略帶人們走進神農架,神農架林區政府所在地松柏鎮建有現代化的神農架印象中心,介紹神農架。

  無論是否了解,只要有機會走進神農架,便有出世之感。雲在石上走、霧從谷底生、水從峭壁來、人在畫中行。在天燕景區,沿步道而行可“飛越”兩山的埡口,埡口以一道彩虹橋相連,這是亞洲海拔最高的觀景橋。站在橋上,前有天門埡,後有燕子埡,群山在左,深谷在右。雲開霧散之時,一個小村落于綠色汪洋中閃現,引得眾人神往,那便是塔坪長壽村。

  奇境生異物。“野人”的故事自古至今在神農架流傳,“有派”和“無派”互不相讓。但川金絲猴在神農架的存在卻是眼見為實的。在神農架,從區長到老百姓對金絲猴的評論都是一樣的:我們這兒的金絲猴不僅漂亮,還很文明,不會搶遊客的東西,更不會襲擊遊客。在大龍潭金絲猴保護研究基地,記者了解到,基地的金絲猴有8個家庭和一個雄性群體,共80多只。整個神農架地區的川金絲猴有1200多只,這是科學工作者漫山遍野用腳走出來的調查數字。

  穿上避免驚擾和感染金絲猴的迷彩服,過消毒門,記者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與金絲猴面對面。淡藍的面孔配上金色的毛髮,溫和的眼睛好奇地打量這個世界,萌值爆表,實力更不俗:中國特有種,世界關注的珍稀動物。臺灣《旺報》記者張國威湊過去與樹枝上的金絲猴合影,笑稱自己“猴運當頭”。

  打造神農架品牌,家底太厚,且容精挑細選,精工細作。

  炎帝在此 你拜嗎?

  神農架,北緯31度線上僅存的最完整的森林體系,卻因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得名。如果説不少人對神農架一知半解,身為炎黃子孫的後輩,不少人也對炎帝一知半解。但如果走進神農架,你就進入了炎帝的世界,不知不覺站在了我們從哪來到哪去的思考路口,也會不知不覺中禮拜下去,為“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的偉大先祖。

  炎帝神農氏半神半人,神農架遍佈神農的神跡與傳説。比如“神農架”一名的由來是炎帝在此架木為梯採藥、採木為屋避險、架木為壇升仙。神農架的香溪源是神農洗藥池,大九湖是神農斬蛟龍之地,升仙臺、百草坪、百草衝、百草埡等地名都來源於神農。

  最早記載神農的典籍是《易》: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淮南子》《史記補三皇本紀》《帝王世紀》《通鑒前編》《漢書晃錯傳》《宋書符瑞志》等都有對神農氏的記載。炎帝是被子孫神化了的始祖,開創了中華民族農業、醫藥、貿易文明。神農架神農景區內,傳説中牛首形象的神農頭像高居祭壇之上,以大地為軀,行到此處人人仰望膜拜,每年5月這裡都有盛大的公祭活動。臺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主任劉壽玉在採訪中表示,臺灣的神農崇拜很興盛,有神農宮廟250間左右,兩岸在此可展開更深入的交流。臺灣古都廣播股份有限公司蘇恩恩提出,他身在的臺南有一條神農街,如果神農街與神農架相遇,會是兩岸交流的一段佳話。

  神農架林區臺辦主任李有定向記者介紹,近年來,神農架已經和臺灣展開了多層次的交流,與臺灣太魯閣公園建立了“姐妹友好景區”,木魚鎮青天村與高雄新興裏結為“友好村裏”,近年到神農架旅遊的臺灣同胞每年都有7000多人。

  商機涌現 你來嗎?

  申遺成功後,神農架進入大發展、大保護階段,各種規劃設計尋找合作夥伴。沈紹平接受兩岸記者採訪時説:“我們歡迎臺灣朋友到神農架林區投資創業,我們執行國家規定的各種鼓勵投資的優惠政策,還有土地、資源的優勢,現在重點支援的項目包括生態旅遊、農林産業,而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産業,與神農架林區的生態地位不符,我們是拒絕的。如果臺商到神農架來投資,我們承諾一個項目配備一個服務團隊。”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神農架的投資機會包括大數據産業、旅遊産業、農林産業、健康産業、現代服務業。具體地説,有宋洛鄉桂竹園境內的數據小鎮及雲災備基地,這裡有電力豐富、地質穩定、風光秀美的優勢,可建華中最大的數據中心和全國最大的災備中心;紅坪、陽日特色小鎮項目,對小鎮統一規劃、整體打造、分步建設;林特産品加工項目,建立藥物養生體驗館、獼猴桃和小板栗及野生蔬菜加工車間。記者在採訪時看到以神農架田家山高山苦蕎麥開發的黑苦蕎茶,袋泡的方式,精緻的包裝,一洗土特産的粗笨印象,符合現代生活品質。這款産品也登上了網購平臺,讓大山深處的特産有了無邊界的天地。

  神農架的對外招商也包括文創産業——神農文化創意産業園。神農架豐富的傳説、民歌資源是文創産業的富礦。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土家族的沈紹平隨口唱起了山歌《六口茶》:喝你一口茶呀問你一句話,你的那個爹媽(噻)在家不在家/你喝茶就喝茶呀哪來這多話,我的那個爹媽(噻)已經八十八……含蓄又大膽的歌詞和明快的曲調傳遞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神農架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吳太地向記者強調《黑暗傳》的價值:“它是中國漢民族的史詩,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黑暗傳》是一部有抄本的神話故事歌,至今在神農架地區傳唱,雖然版本有異,但故事講的都是天、地、人的起源,有盤古等已知的神話人物,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人物。最早發現整理《黑暗傳》的是當過小學教師的神家架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胡崇峻,現在,《黑暗傳》已經出版。

  從神話到現代産業,從絕世風景到人與自然的思考,看不盡的神農架!説不盡的神農架!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