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龍明彪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全文)

2017年07月06日 13:53:2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出席“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並致辭。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出席“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並致辭。(台灣網 扶海濤 攝)

  台灣網7月6日南京訊 (記者扶海濤)6日上午,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在南京紫金山莊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海峽兩岸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明天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爆發80週年紀念日。兩岸民間團體共同舉辦研討會,回顧歷史,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向此次“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的主辦方,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和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表示感謝!向與會的兩岸嘉賓和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問候!尤其要向在座的兩岸抗戰老兵致以敬意!

  八十年前,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舉世震驚的“七七事變”,發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八十年前,就在我們今天所在的南京,日本侵略者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不幸遇難。空前的民族災難喚起了空前的民族覺醒。在生死存亡面前,偉大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與退縮,全體中華兒女毅然奮起,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抗爭。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建立起全國範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互相配合,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在當時被日本侵佔的臺灣,也有很多臺灣同胞積極參加和支援祖國抗戰,甚至為國捐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在那場慘烈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鑄就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在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奮戰,付出了3500萬人傷亡的巨大犧牲後,中國人民最終贏得了抗戰勝利,一洗近代以來屢遭外敵欺淩的屈辱,捍衛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使臺灣光復、回到了祖國懷抱,同時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偉大的抗戰歷史,是我們全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偉大的抗戰勝利,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今天,兩岸同胞共同回顧這段歷史,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終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積極發揚萬眾一心的民族團結精神、百折不撓的民族自強意志,堅定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和信心。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1949年後,由於中國內戰的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兩岸陷入長期的政治對立、軍事對峙。這種兄弟鬩墻、骨肉分離的狀況是不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兩岸同胞心願的。上世紀80年代,兩岸同胞共同努力,衝破政治藩籬,打開了交流的大門。三十年來,儘管兩岸關係跌宕起伏,但兩岸民間交流始終延綿不絕,各領域合作蓬勃開展。2008年以來,兩岸在堅持 “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基礎上,開闢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開創了兩岸交流合作的全新局面。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有利於兩岸同胞團結奮鬥、實現互利共贏的道路。

  遺憾的是,去年以來,臺灣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兩岸關係趨於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造成當前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源。分裂勢力在島內推動各種形式的“臺獨”活動,妄圖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限制、阻撓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給臺海和平穩定構成重大威脅。

  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我們堅定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願意和兩岸同胞一道,努力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

  歷史啟示我們,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分裂勢力越想把兩岸同胞分開,兩岸同胞越要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我們堅持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理念不會改變,為臺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的政策措施不會減少。我們將繼續支援鼓勵兩岸各界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斷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

  偉大的抗戰歷史昭示我們,團結奮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我們相信,只要兩岸同胞、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就一定可以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最後,祝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祝與會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幸福安康!謝謝大家!(完)

[責任編輯:郭曉康]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