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經濟學者:在創新中昇華産業合作內涵

2017年06月25日 11:12:33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南京6月25日電(記者劉巍巍)産業決定城市,創新引領未來。正在江蘇昆山舉行的兩岸産業合作論壇上,經濟學者們一致認為,兩岸企業要協同搶抓全球合作新機遇,在創新中引領産業與消費新模式的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用“一個邏輯、六個趨勢”概括中國産業轉型升級的現狀和遠景。他認為,未來經濟發展本質是從數量擴張向品質效率提升轉變、從傳統動力到新動能轉變。“隨著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産業發展顯現結構優化、品質提升、效率改進、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産業互動融合、深度參與全球化等六個趨勢。兩岸推動新興産業發展,要建立在傳統産業轉型基礎上,久久為功,不可急於求成。”

  智慧製造是現代工業的標誌之一。“智慧製造不是單一的産業鏈條,而是要延展産業生態體系,加強大跨越整合、網實結合。”臺灣工研院産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主任蘇孟宗説,推動産業智造化、智造産業化協同並進,要發揮資源要素的乘數效應:“效率驅動創新驅動”,以優勢産業帶動新興應用産業發展;“軟實力硬實力”,打造軟硬融合的智慧製造系統平臺;“製造優勢服務體系”,成為全球用戶服務生態體系的關鍵製造夥伴。

  “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是革新提升的自我涅槃。”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認為,推動兩岸産業轉型需從産業、企業兩個層面發力,在不同領域合作打造品牌,合作建構産業鏈、供應鏈,進而開展研發創新合作、標準制定合作等;推動兩岸産業轉型,還需要在技術培育、金融支援、政策扶持上下更大功夫。他認為,成立民間組織形式的兩岸産業技術研發服務中心、産業合作基金,將有利於兩岸産業實現更為密切的合作,共同維繫兩岸經濟和産業互補互利。

  “兩岸經貿豐碩成果得來不易,我們應珍惜過去累積的成果並繼往開來。”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説,兩岸經貿既是臺灣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促進了大陸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兩岸産業既在創新與升級上有相互需求,部分産業也由互補轉變為競爭。“不過,從兩岸經貿發展進程來看,只有以合作代替競爭,才能為兩岸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兩岸企業應共同‘走出去’,搶抓全球合作新機遇,再次引領新時代的産業與消費新模式的發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