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跨越海峽的友誼 兩岸青少年福州歡度“六一”

2017年06月01日 13:06: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6月1日電 (葉秋雲)隨著歌聲響起,“向上吧,少年!——2017海峽兩岸六一晚會”5月31日晚在《快樂的節日》歌曲中開幕。

  此次晚會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共青團福建省委、福建省婦女聯合會、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聯合主辦,北京奧運會導演、2017年央視春晚導演謝南擔任晚會總顧問。晚會以“向上吧,少年!”為主題,分為智慧助夢、夢想起航、伴愛同行、舞動飛翔四個版塊,充分展現福建地域文化特色和臺灣文化元素,為大家呈現美德少年、健康少年、智慧少年、愛心少年的時代風貌。

  來自臺灣屏東的排灣族小朋友帶來了少數民族歌曲《牽舞傳唱》,她們身著手工特製的排灣族服裝,佩戴特色服飾,用悠揚的歌聲傳達她們對觀眾的祝福和對節日的問候。臺灣原緣文化藝術團團長董筱君表示,這個節目以歌唱為主,古調的唱法融入到曲中,營造出深遠的意境。歌曲通過團隊成員的改編,主要的內容是讚頌大地,讚頌祖先給我們帶來的智慧,以及希望海峽兩岸的交流會有更多美好的回憶。

  董筱君説道:“能參加這次晚會,我很感動。因為我們都是山區裏出來的,這次晚會讓小朋友們見識了更大的場面,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讓兩岸的文化能在此交流。很多小朋友都説回去以後,會把在這裡學到的東西傳達給其他小朋友。希望下次能夠多參加類似的活動,能有機會多在一起交流。”

  排灣族除了善歌舞外,也有自己的獨特文化。“由於我們本身是沒有文字的,只能用歌唱來講故事,用歌聲來代替文字描述部落的文化,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習歌舞。”董筱君説道,載歌載舞的過程中,她們會手拉著手,這就代表著向心力。她們生活在靠山又靠海的地方,模倣大自然的歌聲,跳與生活有關的舞蹈,表達感恩祖先帶給她們的智慧,已經成為一種文化。

  為時三天的綵排,董筱君並沒有時間帶小朋友去逛逛。“小朋友們在綵排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在舞臺上表演的技巧和態度。以前都是在部落裏歌唱,這是她們第一次登上山外的大舞臺。在此期間,她們吸收了很多東西,這也是兩岸文化不斷交流、融合的過程。”

  董筱君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對特色歌舞串燒《閩南童趣》十分感興趣。《閩南童趣》這個節目是小朋友們模倣老爺爺、老奶奶日常生活中的嬉戲打鬧,創新演繹了福建省閩南地區民間藝術——高甲戲。

  指導老師楊閩表示,這個節目是由福建省民間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編舞,在紮實的文化背景下創新傳承。“這場晚會對於臺灣的小朋友來説,就像回家一樣。在這裡,她們也能看到很多跟當地類似的東西,她們會感到很親切。而我們的孩子也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心離得那麼近。對於孩子來説,這是一種身、心靈上的溝通。”

  17歲的潘長娟是原緣文化藝術團的一員,第一次來福建參加這種大型晚會的她表示,其他的表演節目都好有心意,很創新。她剛參加完高考,在此次原住民歌曲《牽舞傳唱》節目表演中算是年齡比較大的成員。“在綵排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他小朋友對表演的熱情和專注,她們只要一上臺就十分認真。”

  潘長娟告訴記者,由於自己的服裝比較特色,福建的小朋友們私底下總是會跑過來問她們來自哪,衣服是怎麼做的。“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大家都同樣喜歡表演,為了興趣而聚在一起。”

  潘長娟表示有幾句話要送給大陸的小朋友們:“無論你在做什麼事情,必須要有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夢想。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努力去克服。祝所有的小朋友六一兒童節快樂。”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