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灣參訪團走進鎮江西津渡社區 互相“取經”共發展

2017年05月08日 07:48:3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參訪團走進鎮江西津渡社區 互相“取經”共發展

  臺灣新北市宗親文化暨社區發展鎮江交流團一行40人與鎮江社區人員座談。(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5月8日鎮江訊 (記者 李傑)“兩岸社區座談要談到老百姓真正關心的東西,同時又要和地方發展的目標相結合”,鎮江市臺辦副主任許德華在談到兩岸社區交流時説,只有深入了解彼此,才能夠有助於雙方取長補短,找到共同發展的途徑。

  5月7日,臺灣新北市宗親文化暨社區發展鎮江交流團一行40人,參觀了鎮江唯一坐落于景區內的社區——西津古渡社區,並同鎮江市潤江區金山街道5位社區主任、鎮江市臺辦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一起座談,共同分享兩岸的社區如何運作,以及做好居民服務的成功經驗。

  臺灣交流團客人首先參訪了西津古渡社區,該社區居委會的辦公樓非常有特色,曾是民國時期的海員俱樂部,由於是古建築不允許結構改造,裏面的房間面積都比較小,但是社區經過精心的設計,巧妙利用走廊墻壁空間辦成了紅色展示窗口,加上外觀古樸典雅,經常吸引遊客、居民前來拍照、參觀。“往往我們在這邊辦公,窗前房後就來了好幾撥拍婚紗照的。”西津渡社區主任史梅玲笑著介紹説,引得參訪團的臺灣客人也在樓外照了一張闔影。

  隨後舉行的交流會上,兩岸人員分別介紹了各自的社區是如何運作的,有哪些成功經驗,同時對對方的好的做法也不停追問詳細操作方式,雙方互相答疑解惑,往往好幾個人同時提出各種看法和意見,氣氛十分熱烈。

  鎮江潤州區金山街道辦事處主任戴克祥介紹了金山街道的概況,他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座談,能夠和臺灣客人開闢面對面交流的渠道,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把交流合作真正引向常態化,長效化。”

  鎮江潤州區臺辦主任潘大林、副主任王鎮俐,和西津渡社區主任史梅玲一起,在臺灣客人參觀時,介紹了西津渡社區工作的一些好的經驗。比如為景區便民服務的“愛心驛站”、志願者服務團隊、大走訪、戲曲社團、旗袍沙龍,依舊愛(二手衣物的捐贈)、創意茶吧等,引起了臺灣客人的極大興趣。在座談會上成為被提問的重點對象。

  臺灣客人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有:大陸的社區活動經費是如何解決的,戲曲社團培訓的老師是如何找來的,服裝樂器怎麼解決,排練場所在哪,義工如何組織等等。大陸方社區人員都一一作了回答。

  臺灣參訪團團長、新北市八里區國民黨黨部主委林豐成在座談會上表示,從今天的參觀和交流來看,大陸的社區人員是真正向下紮根,無論是居民遇到急難、文化慰藉、精神需求等方方面面社區都考慮到了,所以居民能夠心向政府,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欽佩的地方。其他代表團成員也介紹了臺灣在照顧老人、兒童、社區義工、扶植當地農業方面的寶貴經驗。

  鎮江市臺辦副主任許德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候説,此次活動安排了不止一次的社區交流座談,大陸這邊有城市社區、也有農村社區,目的就是讓兩岸的社區人員有真實的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就像朋友聊天一樣,談自己真實感受,雙方暢所欲言,同時也能夠取長補短,增加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許德華介紹説,雙方社區都有值得對方學習的地方。我們去年走訪了臺灣一些社區,他們在義工志願者、社區生態、鄉村環保、低碳旅遊方面都做得不錯,有很多小社區打造很精緻,發展理念也值得我們學習,而大陸在新農村建設、志願者服務方面有一些好的經驗。未來希望在低碳環保社區方面能夠和臺灣方面進行進一步交流合作。(完)

臺灣參訪團走進鎮江西津渡社區 互相“取經”共發展

臺灣交流團客人首先參訪了西津古渡社區的辦公樓。(台灣網 李傑 攝)

臺灣參訪團走進鎮江西津渡社區 互相“取經”共發展

臺灣交流團客人首先參訪了西津古渡社區的辦公樓。(台灣網 李傑 攝)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