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海觀瀾:兩岸機械行業“智造”未來

2017年04月13日 14:27: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正在廈門舉行的2017廈門工博會暨第二十一屆臺交會,是海峽兩岸間規模最大的工業博覽會。在本次展會上,如何順應“中國製造2025”、“工業4.0”的浪潮,促進兩岸智慧製造攜手合作,創造兩岸製造業新優勢成為兩岸業界最熱的話題。

  在當天舉行的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海基會原董事長江丙坤指出,兩岸同樣面臨人口減少,老齡化的問題,在當前生物科技、資訊産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兩岸企業家也在探討如何優勢互補,尋找更好合作方式。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會長王遼平也認為,目前大陸和臺灣都處於經濟轉型期,兩岸在科技、技術、管理、服務以及國際化等方面各有優勢,可以通過優勢互補在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和共同走向國際市場方面深度合作。

  “兩岸共創製造新優勢應該説是共同的願景”,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臺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説。

  在李榮民看來,兩岸“智造”合作目光無疑聚焦在大陸,大陸成長空間大,合作條件好。李榮民介紹,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市場前景可期;另一方面,近年來大陸在機器人,3D列印、網際網路、雲計算發展非常快,整合國際市場的資源的步伐也加快,創造了良好的合作條件。

  臺灣機器人及自動化領域領軍人物羅仁權教授此次帶領臺大學生團隊和眾多機器人産品跨海參展。他也表示,“大陸市場真的很大,全世界都把大陸當成機器人最大的市場”。“兩岸有同樣的痛點,一定要整合”。

  李榮民期待,兩岸“智造”整合,臺灣方面要“多搭橋,少築墻”。他説,臺灣要協助陸資赴臺投資,應該打開兩岸經濟合作的瓶頸,在智慧製造領域結合兩岸的力量,兩岸就未來工業升級發展關鍵領域,搭建創新應用,跨産業的交流平臺。

  羅仁權則期待,兩岸應合作制定自己的標準,這應是兩岸合作“清楚的標的”。

  展望兩岸“智造”合作前景,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郭臺強則提醒,兩岸企業要爭取攜手融入“一帶一路”和“金磚地區”發展。

  青年被認為是兩岸“智造”合作的未來。今次展會,臺大團隊帶來多款頗具特色機器人和廈門大學、浙江大學等大陸高校同學交流,其中有可以自動拾球投籃的“灌籃高手”,也有能自動調色上色繪畫的“丹青妙手”。

  臺大團隊同學表示,未來還期待能和大陸更多高校同學進一步交流。羅仁權説,兩岸學生只有形成交流大氛圍,才能和國際競爭。

  和國際競爭,成為兩岸業者“智造”合作的“大目標”。李榮民説,兩岸合作,最終就是要實現進口替代,“攜手賺世界的錢”。(記者 陳悅)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