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常對我説,教育是脫貧成功的關鍵,明辨是非則是教育的精髓。”孫立人將軍次子孫天平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説。
孫天平日前回到父親的出生地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在孫立人故居內,為其雕像敬獻了花籃。故居是一棟古色古香的徽派庭院,1900年孫立人在此出生,並居住至1912年左右。
院內有一株棗樹,是孫立人的父親從山東移植而來,現在還能結棗。另有兩株香櫞和一株木瓜海棠,都有約百年樹齡。其中木瓜海棠是孫立人親手所植,如今枝幹挺拔。
孫立人先後畢業于清華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和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抗戰時,他作為中國遠征軍將領,兩次入緬作戰,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軍級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孫天平説,父親深信儒家思想,以“誠拙”二字練兵,以“義勇忠誠”為軍訓,以“精忠報國”自勉。孫立人崇拜岳飛,因其表字鵬舉,便使用印有大鵬圖案的軍旗。
在孫天平的記憶裏,父親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父親常説,身體健康最重要,這是一切事業的基礎,其次是努力唸書。”
“父親晚年跟我們提到最多的事情就是想回老家。雖然離開家鄉多年,他的廬江口音一直沒變。”孫天平回憶,父親離世前深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希望葉落歸根、榮歸故里。
因此,孫天平正著手為父親遷墓,從臺灣遷回廬江。
孫天平2004年從臺灣到上海定居,任臺資企業漢民科技公司區域經理,致力於推動公司在大陸設立分支機構,成立製造工廠。
今年4月,孫天平將迎來自己60周歲的生日。他向記者透露,自己可能到廬江定居,完成父親未竟的夢想。為了支援家鄉發展,他將在合肥市經開區投資半導體設備製造企業,並從臺灣引進技術人才。
孫天平直言,海峽兩岸的民眾都是血脈相承的中華兒女,要多多交流,彼此信賴,實現共贏。(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