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臺灣政局變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如何繼續向前推進備受關注。多位全國人大臺灣代表8日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建議,兩岸交流要深入臺灣基層,增加民眾“獲得感”。
全國臺聯理事廖海鷹代表認為,2008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迎來歷史性轉折以來,兩岸交流的“量”已經不少,現在要更重視“質”的提升。他認為兩岸民眾都非常關心民生問題,大陸赴臺交流應更重視基層民眾,要通過增加與基層的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也讓更多臺灣普通老百姓認識、了解大陸。
安徽省臺聯會長陳清海代表認為,要讓對臺惠民措施落到實處,讓臺灣民眾更直接感受到大陸的善意。他舉例,大陸企業收購臺灣農産品時,如果可以直接到臺灣田間地頭與農民對接,則可消除他們的疑慮,讓他們更直接地感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紅利,增加他們的“獲得感”。
陳清海還建議大陸增加與支援“綠營”的民眾接觸,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
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代表呼籲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她認為,加強兩岸青年交流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從廣度和深度上繼續下功夫,以達到共擔民族大義,共成復興偉業的目的。
江爾雄説,目前還有許多臺灣青年從未來過大陸,應該邀請他們到大陸走走看看,加入到兩岸交流的大潮中,為他們學習、就業、創業,成就夢想提供更多的機遇和幫助。
“現在兩岸青年普遍追求‘小確幸’,因此我們在開展青年交流活動時,要更加注重臺灣青年的實際需求。”她呼籲兩岸青年站在民族大義、歷史責任的層面,共同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臺盟北京市委常務副主委陳軍代表則建議,關注臺灣中小學教師、少數民族、中小政黨等群體。她認為,應開展兩岸中小學教師交流,並通過臺灣教師,幫助臺灣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大陸的發展變化。(記者 陳小願)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