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博會觀察:深耕大陸市場臺商不言撤退

2017年06月09日 14:22:52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原標題:臺博會觀察:深耕大陸市場臺商不言撤退

    大陸青睞臺灣高端産品

  臺博會昨天開幕,東莞臺企近年雖遇困難,卻並未心生去意,反而瞄準大陸巨大消費市場增資轉型

  “臺灣製造業經歷了代工生産到創新研發的蛻變,生産的産品能夠符合大陸消費者的要求,而大陸的市場巨大。”9月12日,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簡稱“臺博會”)開幕,臺灣貿易中心副董事長單驥認為,“十二五”時期大陸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為臺灣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萬元自行車有市場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自2008年以後,臺商看到中國大陸巨大的消費需求,紛紛以各種形式進入大陸內銷市場。“這些臺灣企業要麼以辦事處的形式進入,要麼以行銷商的身份進入”,東莞市臺商協會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大陸的商機非常大,只要臺灣産品合適,就不愁沒有生意做。”

  “如果還有誰沒看到大陸巨大的市場,那這個人就不是經商的料。”臺灣貿易中心副董事長單驥表示,2013年以來,他們以抱團的形式組織了一些臺灣頂尖製造業企業參加了大陸不少博覽會,“效果相當不錯,已經有幾億美元的成交金額。”

  “截至9月,我們的業績已經和去年持平,今年剩下的幾個月有望增加30%的銷售額。”展出可直立輪椅的康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佑吉滿臉笑容地表示,大陸市場比歐美更容易接受高端産品,以他們的可直立輪椅來説,華南區去年銷售金額200萬元,今年通過抱團參展,到目前為止已銷售了180萬元。

  百略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金峰説:“歐美花了30年才能達到的消費水準,中國7年就可以達到,我們的電子血壓計已經進入中國多個診室和家庭。”

  “別看這輛自行車價格要7萬元,在中國銷售得不錯,”美利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老總吳民方表示,“雖然目前我們賣得最好的自行車是3000元左右價位的,但是高端使用者越來越多,萬元自行車的市場開始擴大。”

  服務和售後須跟上

  雖然許多臺灣産品在大陸很受歡迎,但如果服務和售後跟不上,很容易遭遇滑鐵盧。

  “大陸中高端客戶對産品的要求超過想像,大陸客人對品質要求和售後服務比歐美高很多。”有臺商表示,在開拓大陸市場的同時,臺商需要不斷轉變服務方式,以適應大陸消費者需求。

  “以我們賣輪椅為例子,消費者本來就心情不好,如何讓他們心情好點呢?我們想了一個辦法,店面的形象設計儘量輕鬆,店員服務更貼心,通過種種微小處讓顧客選擇我們的産品。”康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佑吉告訴記者,他們從2006年進入大陸以後,在行銷上想了很多辦法,最終打開了局面。

  “開拓大陸市場要和當地環境相適應。”有學者認為,在與全球各地企業一同競爭大陸市場的爭奪戰中,臺灣企業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文化。由於語言相通、文化相近,能夠為大陸民眾帶來最親切、最有人情味的服務,臺商可以利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本土化中尋找升級的契機。

  臺商期待趕上下一次輝煌

  從2007年底開始,聚集臺企最多的東莞就頻頻傳來臺商撤資傳言。臺商究竟有沒有撤離東莞?東莞市臺商協會會長謝慶源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臺商心生去意是沒有的事。”東莞市臺灣事務局局長遊匡正則列出了上半年東莞臺商的數據:“1-6月份,東莞合同利用臺資5.6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43%,大部分是增資擴産,臺商不僅沒有離開東莞,反而在這裡轉型並擴大投資。”

  遇困難但不會撤離東莞

  東莞市塘廈鎮石鼓第二工業區的東莞金固複合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代工國外名牌羽毛球拍,在東莞臺博會的展位,該公司展示的是代工的德國品牌“奧利佛”、美國品牌“頂尖”,同時也展示自有品牌“Y3”。

  奧利佛是全球十大羽毛球拍和十大網球拍品牌之一,成立於2004年的金固公司,是奧利佛的中國代加工企業。金固總經理吳語如表示,公司目前有員工200多人,每年會接到奧利佛的大量訂單。不過,“今年的出口單比較少,訂單下降了30%,利潤我都不好意思説。”吳語如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的代工訂單以及銷售主要是在歐洲,受影響比較大,去年一年生産了40萬隻球拍,今年少了很多,但是生産線一直保留,企業200多位員工的福利待遇反而提高了。

  “雖然以國內自有品牌為主一直在拓展內銷,但是遭遇了人才瓶頸,目前比較緊張。”吳語如認為在國際經濟環境不好之下,轉變生存方式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是不會撤離東莞。“我們認為大陸的市場是巨大的,我們期待能趕上下次輝煌。”吳語如説。

  “倒閉潮只是外界傳言”

  僑運表業于1990年成立,剛開始做貼牌加工,目前年産300萬塊手錶和近200萬件飾品。公司董事長陳漢生認為,國內市場是巨大的,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但是加工貿易要轉移到內地是不切實際的,移到境外則有境外的困難,所以工廠在調結構,本身訂單多了就不怕找不到人來做。陳漢生還表示,他認識的很多臺商,經過政府輔導和支援,大部分都轉型成功並擴大生産。

  東莞市臺商協會會長謝慶源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七、八月協會的會員總數還是2980家,到九月初統計已經達到3050家了。“倒閉潮只是外界傳言,我並沒有感覺到倒閉潮,怎麼會有這個問題呢?我們沒有感覺。臺企只是經營上比較困難,大家都想怎麼樣突破困境。有很多臺企還在擴大投資,這次名品展會有簽約儀式。”

  “1-6月,東莞合同利用臺資5.6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43%,大部分是增資擴産。臺商不僅沒有離開東莞,而且在這裡轉型並擴大投資。”東莞市臺灣事務局局長遊匡正告訴記者,東莞目前是全國地級城市中臺商最大的聚集地,擁有10多萬名臺商和5000多家臺資企業。

(2013-09-13)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