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海峽教育觀察:大陸臺生,日子過得如何?

2017年06月09日 14:24:17  來源:
字號:    
  曾幾何時,臺灣稍有能力的家庭都會把孩子送到歐美去留學。如今,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將目光移向海峽西岸。他們跨海赴大陸求學,有著怎樣的考量?遇到什麼問題和挑戰?要經歷怎樣的磨合適應期?

  根據臺灣教育部門的統計,1985年到2007年間到大陸就讀本科以上的臺生總數為14907人,近兩年人數大幅增長,僅2009年到大陸念本科的臺生就有6775人。

  緣起:他們尋求什麼?

  三四十年前,臺灣有句話叫“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如今,這句話已改成“來來來,來北大;去去去,去大陸”。

  今年4月國臺辦宣佈,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在內的123所大陸高校都將接受臺灣高中生用臺灣基本學力測驗達“頂標級分”的成績申請入學。這一利好政策更激發了臺生來大陸就讀的積極性。北大今年接受60份臺灣高中畢業生的申請,最後有13人被北大(含醫學部)錄取,其中包括李敖之子李戡。臺灣《旺報》最新民調顯示,若同時考上北大及臺大相同科系,68%的臺灣民眾優先選擇臺大,但想到北大就讀者也有18%,比去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

  臺生紛紛登陸,所為何來?

  很多來大陸就讀的臺生是臺商子女,父母在大陸經商或工作,為了讓子女早日適應大陸環境,積累人脈,將來好順利接班,所以選擇讓子女在大陸讀書。

  宜慧就是臺商子女的典型,馬上要升入大四的她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由於父親工作的關係,她從高中就來到北京讀書。“當初來到大陸,爸爸就將臺北的房子賣掉了。他告訴我們,以後家就在北京了!”現在,弟弟就讀于北大醫學院,妹妹在清華讀中文系,一家3人在大陸最好的3所高校就讀,“爸爸很為我們驕傲。”宜慧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