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香港回歸20年 中央政策支援大

2017年06月19日 21:45:22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香港回歸20年,中央政府推出系列措施支援香港經濟金融穩定發展。2003年以來,中央政府先後推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系列補充協議、滬港通、深港通等惠港政策,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1997年,香港特區剛剛成立就遭遇了亞洲金融危機,國際炒家多次對香港市場發起衝擊,也對“一國兩制”的實施提出了挑戰。但依靠著中央政府的支援,香港特區政府最終贏得了這場香港股市和貨幣的保衛戰。

  在這場保衛戰中,中央政府不僅堅持人民幣不貶值,還派出兩名央行副行長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資機構,全力以赴支援香港特區政府的護盤行動,成為香港戰勝金融風暴襲擊的堅強後盾。

香港回歸20年 中央政策支援大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再次爆發,香港經濟受到衝擊。在港中資企業率先作出“不裁員、不減薪”的承諾,穩固市場信心。中央政府迅速採取行動,先後推出包括金融合作、經濟合作、基礎設施等7個方面、共14項強有力措施,支援香港克服金融危機影響,紓解民困,振興經濟。

  密切經貿合作

  2003年,為了促進內地與香港經濟共同發展,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協議,內容主要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便利化三個方面。2004年至2013年,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還簽署了相關十份補充協議,以進一步加強內地和香港的經貿合作和交流。

  通過CEPA及系列補充協議,香港獲得服務貿易的開放和投資便利,與內地在金融、旅遊、創新科技産業等領域展開闔作,雙方經貿交流中的體制性障礙逐漸減少,不僅推動了內地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香港回歸20年 中央政策支援大

  2015年,CEPA框架下的新協議問世,使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協議內的“最惠待遇”條款表明,內地對其他國家或地區提供優惠待遇,如有優於CEPA的,也會延伸至香港,保證香港享受內地最優惠的開放措施。

  推動中資企業入境上市也促進了香港經濟的長期穩定和繁榮。香港目前擁有近4000家中資企業,為香港提供逾7萬個就業崗位。截至2017年3月,在港上市的中資企業由回歸前71家增至1013家,佔全港上市公司總數的50.4%,佔港股總市值的比重由8.5%提升至63.7%,達2萬億美元。

  加強互聯互通

  2014年4月10日,內地宣佈建立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開啟“滬港通”的金融新紀元,並於兩年後將機制延伸至“深港通”。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起草了《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債券通”即將上路,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安排。

  港媒評論稱,“債券通”為兩地互利共贏的舉措,能夠鞏固與提升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的作用。

香港回歸20年 中央政策支援大

  “一帶一路”也為香港帶來新機遇。中央政府支援香港在以下4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打造綜合服務平臺;瞄準資金融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投融資平臺建設;聚焦人文交流,促進“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深化與內地合作,共同開闢“一帶一路”市場。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今年3月在北京宣佈“擴容”,接納香港作為該行新成員。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這些中央政策的支援都使香港特區更緊密、深入地與國家發展戰略連接在一起。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