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華盛頓時報:中國外交在塞席爾打敗美國

時間:2009-09-24 14:51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華盛頓時報》9月23日文章,原題:在中國外交打敗美國的地方美國大使告缺

  如果一個國家四面環海,那它就不會是小國。如果你想找個人來問問這句話的對錯,不妨打電話給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少將。他在9月1日訪問了由散落在印度洋西部的約110個島嶼組成的塞席爾共和國。他率領的是一支高級軍事代表團,與塞方簽署了一項軍事合作協議。

  或者,你可以去問問駐斯圖加特的美國非洲司令部司令威廉沃德上將。在塞席爾與中國簽訂軍事協議幾天之後,美國急派他赴塞席爾向該國領導人保證,美國致力於發展“朝著地區和全球和平與安全的共同目標的夥伴關係”。不過,那次會晤沒有美國大使在場,因為與中國不同,美國沒有在塞席爾派駐外交使團。所以,當中國人與塞席爾領導人加強兩國關係時,美國派出一名軍方上將安撫塞席爾人民。

  塞席爾群島一直是一個沉睡的戰略巨人。事實上,在拿破侖戰爭時期,英國和法國曾經為這些群島爭戰多年。此外,印度洋作為世界主要能源和貿易航線,近來圍繞它展開的權力和影響力競爭日趨激烈,這無疑使塞席爾處於超級大國爭奪的中心,就與上世紀50年代另一個島國———古巴一樣。

  在軍事上,美國和中國可以認為局勢是“平衡的”,但中國人似乎在外交上勝出。中國人在塞席爾駐有全班外交人馬,十分積極地參與日常民間外交。可悲的是,冷戰結束時,在塞席爾接納美國跟蹤和情報站25年以後,美國從塞席爾撤走大使,理由是國務院必須節省預算,將資金用於在東歐新開的大使館。美國的這種做法發出了一個不幸的訊息:它在塞席爾的駐存純粹是出於“國家利益”,而非對塞席爾共和國主權及自豪的塞席爾人民的尊重。正因為此,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塞席爾,對塞席爾人民説中國不會是酒肉朋友時,他受到了極大的讚揚。

  這不禁讓我想到:在什麼條件下,美國才會在塞席爾重開大使館及開始自己的民間外交呢?(作者希爾詹姆斯曼查姆,汪析譯)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