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紐約時報:中國地震災民從悲痛中恢復(圖)

時間:2008-08-22 13:55   來源:中國網

 

  美國《紐約時報》2008年8月18日文章:中國地震災民從悲痛中恢復 記者:愛德華王(EDWARD WONG)

  中國成都——遠離北京和眾多奧運選手,這裡有一小群人每天努力突破自己的生理限制。

  有些人沒有了胳膊或腿,有些人則失去地更多。他們都是四川地震的災民,現在在一家醫療中心學習如何使用義肢。

  李春陽(音)16歲,是在被困52小時後,被救援人員從東汽中學的碎石堆中救出來的孩子中的一個。他的左腿被壓在碎片下,在救出後被切除。

  前幾天,他自己從成都去德陽參加一個全國性的考試。路上需要乘汽車,之後還得步行。這是他第一次借助義肢出行,花了2個小時。

  他説,“如果路上有坡度,走起來就有點兒吃力,最難的是走樓梯或上坡路。”

  這家康復診所叫四川肢體傷殘康復中心,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的五個義肢裝配機構之一。近期,他們有75個病人,大多數是孩子,同時也是這場大地震的災民。

  這些病人在這裡呆1到2個月時間,在接上義肢之前先進行一週的培訓,之後再學習如何使用。

  這裡的日程表十分嚴格:上午和下午各三小時培訓,使用不同的設備——齊腰高的雙杠,健身球,重量計。在一個房間裏,有個男人趴在床上,背上是做針灸的針頭。

  中心主任,50歲的李海龍(音)説,“每個人經歷的都不一樣,我們這裡有各種症狀的病人”

  這個中心已經運作五十年有餘,得到四川省政府的支援,接受來自慈善團體和個人的捐款。病人不需要支付醫療費用或者義肢的費用。李估計每個義肢的成本大約在15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部件材料從世界各地進口,在本地組裝。

  李説該中心從不會拒絕收治病人。有時會尋找需要幫助的病人,比如東汽的學生李春陽就是如此。這個男孩在得救之後被送往江蘇的蘇州大學醫院,中心聽到了他的情況。這裡的工作人員聯繫了他的父母。李春陽的母親,41歲的岳田玉(音)説,“一些工作人員來到我家,把我們帶來這裡。”

  她看著自己的兒子雙腿站在走廊和朋友聊天。兒子穿了件粉紅的T恤,雙腳都穿著白色的拖鞋。她留在中心陪著兒子,説,“我在這裡鼓勵他、照顧他,他做練習的時候我也陪著。他心理上沒什麼問題。”

  到了午飯時間,走廊人少了一些。岳推出了一把輪椅,春陽取下了義肢,坐在輪椅上。

  40歲的醫生劉西東走了過來,説“縫線的地方有些化膿,你可以把它擠出來。”

  春陽到這裡第一週的時候,在工作人員裝上義肢之前,自己用一根訓練腿在練習。他説,“開始有些疼,一週之後就好多了。”

  春陽坐在中心最大的一個訓練室,有三個配備金屬雙杠的步行平臺。每個平臺前都有電視螢幕,這樣病人可以看到自己走路的情況。房間的一側有一些臺階,供病人練習上下樓梯。

  劉醫生説,“他們先進行室內練習,然後是室外練習,在室內用拐杖輔助,之後可以扔掉拐杖行走。”

  在樓上的一個房間裏,一個叫程燕的女人坐在床上吃粥和蔬菜做的午餐。那個早晨,她剛剛得到了一個替肢,代替自己失去的右腿。幾個小時訓練之後,她取下了替肢。

  29歲的程帶著一個觀音的項鍊,她説,“我試著習慣用替肢,到現在為止還好,不是很痛。”

  程在深圳的一個製衣廠工作,在地震來臨的時候正在都江堰附近的家中探親。她當時正在後邊的一個房間裏,是惟一一個從那個房子裏跑出的人。

  她説如果不是在這裡的第一週弄傷了自己,本可以早些得到自己的新腿。她説,“我忘記了自己的腿已經切除,所以早上起床的時候摔倒了。這種情況下所有的人都有同樣的感覺,你感覺自己的腿還在,結果就受傷了。但是傷口癒合之後,那種感覺也就消退了。”

  程説她不回會深圳的工廠了,從現在開始就和家人呆在一起。

  走廊上,春陽説他和媽媽很快就會回家。那時候他們會住進帳篷裏。

  240多名學生在春陽所在的學校坍塌時喪生,只有很少的裂開的墻還在漢旺鎮的河邊。學校將會在秋天的時候在一個災民安置點復課。

  提起奧運會,春陽十分激動,説自己想玩籃球和足球。他説也許有一天自己還會再玩起這些。(編譯:朱穎)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