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每日電訊報:清明,中國人“光明純潔的節日” 

時間:2008-04-21 13:00   來源:中國網


  我們在寧謐的樹林中享受著難得的安逸,不過我還是希望,那些長眠於此的人們不要介意有人闖入他們的‘聚會’中。

  英國《每日電訊報》2008年4月16日文章:清明,讓我們與逝者一起野餐(作者:Rosie Milne)

  中國人喜歡先祖的節日,也很認真地遵循儒家的孝道理念——簡單來説,就是子女要毫無條件的尊重父母。

  祭祖、盡孝,這兩件大事都會在清明節這一天一起進行。儘管這個節日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解釋,但我最喜歡把它稱作“光明純潔的節日”。

  之所以會給它取這個很美好的名字,是因為清明節起始於春天,冬至後的第107天,也是春至後的第15天,如果按西曆計算,一般是在4月5日這一天。

  如果翻翻《中國節日》這本書,你就會知道為什麼中國人會選擇清明節這一天出遊了。

  “天氣開始轉暖,樹枝和草地上都冒出了小小的枝丫;遠望去,農田裏儘是蓬勃欲出的綠色——人們招朋呼友,三五成群,在藍天、綠樹、碧草、鮮花間自由的呼吸初春的氣息。這個時候人們再不出門放鬆自己,那還等到何時呢?”

  除開“踏青”這一主題,清明節還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時候。中國人把這天視為懷念逝者的日子;對家庭中先於眾人而去的成員寄託自己的哀思,相信他們還是在自己周圍。中國人似乎很相信生命消失以後,靈魂會在另一個世界經歷和在人世間一樣的生活。

  關於“上墳”,是起源於一則我很陌生的傳説。我可不保證我能説得全,但是我爭取講的東西能讓大家多多少少明白“上墳”是怎麼回事。

  以前有一位王子名叫重耳,他有一位謀士名為介子推,在重耳落難時,介子推用自己的肉讓重耳活了下來不久之後,重耳當上了國君,號“晉文公”。他沒想到的是,介子推就在這時悄悄地收拾行李,和他的母親歸隱深山裏了。後來晉文公追尋他的足跡找到了他,並且放了一把山火,想迫使介子推出山。但當山火燃盡時,晉文公卻發現介子推已經和他的母親死在了一棵柳樹下。介子推死前留下了一首血詩,説自己是“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永遠是隱于主公背後的人。晉文公大悔,於是把這一天當作紀念介子推的日子,下令這天中全國不準生火,連灶火都不能生,於是人們把這一天成為“寒食節”,意思是“只能吃冷餐的節日”。

  之後某一年,寒食節後的第二天,晉文公回到了介子推當年慘死的地方,那棵柳樹又發出了新芽,晉文公把這些柳枝呼為“清明柳”,然後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這天,中國人會舉家“上墳”,意思是除去先人墓上的雜草,將墓地打掃乾淨;向祖先祈福。然後在墳邊擺上吃的喝的,幾束鮮花,點上幾隻香燭來供奉先人。燒上幾疊黃紙,紙做的房子、汽車、僕人、金元寶等等祭品,好讓先人能在陰間也能不缺錢花,買到想要的東西。清明這天,墳墓中的逝者有時間好好享用後人供奉給他們的“野餐”,而家人們也能在這天盡情地踏青遊玩,大快朵頤。

  沒人願意貿然闖進一家人與祖先的“聚餐”之中,但這天我決定還是冒一下險,帶著孩子跑到了當地的公墓裏去,悄悄地觀察著上墳的人群,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的擔心似乎是多餘的。唉,不能不説,這個節日已經被中國人遺忘得太久了。公墓正在一點點地蠶食周圍的樹林,眼見之處儘是石料活兒,工人們正忙著打造這片墓園。但肅穆的氣氛卻讓我們感到很恐懼。我親愛的女兒問我:“你確定是今天嗎?我們會不會來遲了?”確實,這裡的人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多。

  中國式的墓地設計得非常舒適,像一張超大的半圓型扶手椅。許多人會在墓前焚香燒紙。至於那些花花綠綠的鈔票,我們猜那是陰間的鈔票,專門為死者設計的。我們還看見有家人在墓旁生起了篝火,母親帶著裝得滿滿的包,裏面肯定是裝滿了吃的東西——或許是烤肉吧?在墓前還放了一些蛋糕,幾瓶啤酒和白酒。

  我們在寧謐的樹林中享受著難得的安逸,不過我還是希望,那些長眠於此的人們不要介意有人闖入他們的‘聚會’中。

  後記

  我之前不知道,清明節之後的十天裏都能掃墓,很多人會選擇一個合適的週末來掃墓祭祖。於是我又特地跑到了那片墓地,果然,墳墓都被打整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一位熱心的路人告訴我,清明節當天很多人都在忙於工作,不能抽身前往掃墓,這似乎也回答了我當初的一些疑問。但我後來還是責備自己太蠢了!竟然忘記了問那些為死者燒去的紙錢裏面會不會有真的鈔票,看來要弄清楚,只有等到明年的清明瞭。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