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假期】世界關注中國調整節假日 稱權利的覺醒

時間:2007-11-15 10:51   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調整法定節假日成為時下中國人最關心的事情,也引起國際上相當多的興趣。德國《明星》週刊認為,中國的假期改革和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一樣快。這不僅反映了中國的巨變,也反映了人們對於休假權利的覺醒。的確,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15年內經歷了雙休日、黃金周和本次的三輪節假日大調整,這期間只有前蘇聯和東歐地區因政治原因出現過節假日大變動。另一方面,中國也同時是世界上加班最盛行的國家,不僅帶薪休假難以推行,很多法定節假日也經常在一些工作單位裏被佔用。總體上看,中國依然是休假明顯不足的國家。因此很多中國人這次表現出“多多益善”,“歡迎新的,懷戀舊的”複雜心態。在世界範圍內,理解中國此次調整的評論似乎是多數。一些專家認為,在取消“五一”黃金周之後,帶薪休假制度能否得到廣泛地落實,將是塑造中國人未來假期感受的關鍵。

  “對勞動者和錢袋都好”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説,關於黃金周制度廢除等問題引起公眾的激烈討論。草案在新華網、人民網、國家發改委網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網站上公佈,並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從9日上午方案公佈至當晚10時,5大網站共有約45萬名網民參與了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網民支援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到11天。七成多的網民支援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八成網民支援保留國慶節和春節兩個黃金周,八成多的網民支援將春節放假時間提前到除夕。近八成網民支援將元旦、“五一”及三個新增法定假日與前後週末調整成連續三天的“小長假”。九成多的網民支援全面推行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民眾目前最主要的憂慮是:很多單位除夕實際已經放假,春節放假提前等於減少1天假期,此外,“小長假”不利於安排長時間出行,意義不大。大家還擔憂“職工帶薪休假規定”能否得到真正執行。

  英國Mathaba網站説,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背景下,中國人開始享受更多的節假日。1995年前,公職人員每年只有59個休息日,包括週日和其他假日。1995年,中國開始實行雙休日,假日天數增加到111天。1999年推出黃金周之後,假日數量增加到114天。新計劃將把人們的假期增加到115天。

  路透社説,數十萬人在網路上留言,多數人對調整草案表示歡迎,但有人也提出了問題。一位網民説:“如果只有一天的傳統節日假期,我們還是不能回家團聚。”文章説,支援者希望這一改變能緩解“五一”黃金周的交通混亂,並重新拾回人們對於傳統中國節日的重視,但這對上億名工人來説可能沒什麼改變,因為僱主即使在官方假日期間也希望他們繼續在工廠、飯店、商店中工作。

  香港《南華早報》11月11日的社論説,新的假日計劃對勞動者和錢袋都好。新的計劃表現了對文化、傳統、家庭更大的尊重,這些價值觀在經濟和社會的快速變革中是值得保留的。文章説,新的公眾假日制度不僅對普通勞動者是個福音,而且會比黃金周擁有更大的推動旅遊和消費的潛力。帶薪休假制度也是如此。這可能是大陸第一次對帶薪休假制度作出具體性規定。

  很多社會研究者都注意到,中國公共假日在這二三十年間的變化,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最多最頻繁的。中國人民大學的一位學者説,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因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在當今世界上就是最快的,公眾和社會對休假的需求自然變化也很快。放假方案的變化在社會上引起了那麼多人的關注和議論,充分顯示出了中國老百姓對自己休假權益的覺醒,大家表達的都是“我覺得什麼時候休假更好”的意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説,現在,幾乎人人都明白休息是自己的基本利益,所以,休假制度如此受關注也是很自然的。

  中國假日並不算多

  從世界範圍看,中國的假日並不算多。各國法定放假節日天數不盡相同,韓國有15天,泰國有13天,日本和印度有12天,法國有11天,美國聯邦政府確定的有10天,英國有9天。美國、加拿大聯邦和州(省)都有權制定放假節日,不久前加拿大安大略省就新增了一個被稱為“家庭日”的放假日,理由居然只是“那個月沒有長週末,省民會不舒服”。美國紐約州也在幾年前把中國春節規定為放假節日。節假日的調整在歐洲很少,在美洲、非洲較普遍,但除了紀念日有時會因政治原因增刪,其他一般有增無減。

  俄羅斯節假日很多,也有類似于中國黃金周的情況,一個是五月初,另一個是年末。這時大部分機構都處於休假狀態,莫斯科往往像個空城。俄社會學家經常引用馬克思的話説:“居民空閒時間多寡是衡量社會富裕程度的主要標準。”記者的一位俄羅斯朋友開玩笑説:“俄羅斯的節日多得政府部門的官員光顧著休息,都沒時間正常工作了。”

  德國人的假日相比中國人要多不少。除了每週五天工作制所帶來的全年104天全休之外,每人每年還享有30至40天的帶薪休假,再加上法定節假日,假日總和超過150天,差不多全年有五分之二的時間都在休息。休假權在德國被視為一項基本的人權,同就業權、名譽權一樣,神聖而不可侵犯。

  印度的節假日也很多,官方認可的假日每年有120多天。“印度傳統文化之所以保持得比較完好,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年年過這些傳統節日。”印度社科理事會社會學家蘇吉特説,印度的假日太多了,這從一個方面導致了印度人比較懶惰,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據介紹,印度的大學老師參加工作頭一年就有8天帶薪假日,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帶薪年假一般有一個月,政府還提供休假費用,如火車往返車票等。

  一些發展中甚至不發達國家同樣規定年假,而且落實得紮實到位。貝南某中資公司雇的女傭曾因僱主忘記給年假而將其告上勞動仲裁法庭,結果法庭判決賠償3倍薪水並補休,僱主因工作需要請女傭放棄補休,結果又不得不再多支付兩倍薪水。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美國。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今年5月的一項調查説,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帶薪休假”法律的國家,因此平均有25%的私人企業職員全年沒有享受過帶薪休假。

  鄭也夫認為,取消“五一”黃金周是對的,但並不是説人們沒有長假的需求,恰恰相反,人們需要的是休息品質更高、更舒適的長假。他認為,在這個問題上,現在的重點應當落在政府怎樣採取切實的辦法來保護勞動者帶薪休假的權益,能不能拿出一系列配套的辦法來強制性地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他説,對取消“五一”黃金周的異議主要的理由就是原先這個全社會長假,單位想不放都不行,而現在沒有了,很多單位也就不會再給職工這樣的長休假,勞動者的休假權益反倒受了損失。很多專家也有同樣的意見,畢竟,強調休息在中國似乎是幹活不積極和貪圖享受的表現,好像只有加班才是勤奮肯吃苦的美德,所以勞動者個人向單位爭取休假權益是非常難的,因此,即使人們現在的休假權益意識普遍提高了,但敢和自己單位具體爭取休假的人還是很少,所以,政府在這方面應該有所作為。

  對民俗節日保護的回歸

  德國民俗問題專家西萊利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説,20多年前,中國的假日安排主要按政治因素設置;改革開放之後,經濟因素又佔據主導,如黃金周就是為了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如今,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假日將更多地從歷史文化等綜合的角度安排設置。他覺得,這不僅反映了人們對於休假權利的覺醒,也是中國民俗節日保護意識的回歸。此外,新調整有利於與國際接軌,國際遊客也可以不因訂不到床位取消中國遊。但中國在同等經濟發展條件下,休假不算多。

  泰國導遊帕農提説,減掉一個黃金周可能會減少“五一”期間來泰國的人數,但對全年的人數不會有大的影響。中國調整假日,加強人們的傳統文化意識,這與泰國的看法是一致的。從旅遊的角度來看,越是傳統的,越能吸引外國遊客的興趣。他説,與泰國相比,中國應在法律上和實踐中加強對勞動者的保護,其中包括休假的權利保障。泰國的《勞工保護條例》保護的對象不光是正規雇工,還包括臨時用工、兼職人員等,其嚴厲程度比中國要高,如果僱主侵犯勞工的節假日休息權利,不光可能被罰款5000至20萬銖(相當於1100-4.5萬元人民幣),還可能坐牢一年。

  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的吉妍博士感慨地説,中國人越來越重視休假權了,過去中國更看重一些國際性節日或政治性節日,如今的變化體現了傳統文化和傳統價值觀正在中國大地重新釋放出能量,綻放出光芒。

  鄭也夫説,政府的這種決定是對社會改變休假制度和尊重傳統節日呼聲的回應,客觀地看,休假的日子越來越多是種趨勢。“在哪個日子休息好,當然是和人們習慣要做點特別事情的傳統節日結合最順理成章”。他説,傳統節日有民間延續了數千年的風俗,人們都要在這些日子裏做些什麼。現在把它們確定為公共假日,人們自然就可以把要做的事情經營得更仔細,對民族傳統節日的保護當然會有好處,只有中國人自己把自己的節日過得有滋有味了,人家才會尊重和感興趣。一些專家從這個角度出發,提出了多延長春節假期,重點經營好這個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的意見,他們表示,這同樣符合中國現階段大量農民工外出打工,需要有一個長假讓他們回鄉和親朋鄉鄰好好團聚的現實。(程剛 伊文 本報駐外記者 陶短房 任彥 青木 管克江 任建民 詹德斌 關清元 鄭潤宇)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