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日本時報:中日在許多領域逐漸靠近 影響深遠

時間:2007-11-01 13:43   來源:參考消息

  【日本時報網10月29日社論】題:中國和日本

  儘管最近出現一些統計數字,中國也大概永遠不會像許多危言聳聽者擔心的那樣控制日本。但是,兩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無疑將在不久的未來繼續變化。這種關係上的調整可能會以意料之外的方式出現,而且不像政策聲明那麼明顯。

  其實,政冶可能遠遠落後於其他領域。最近的情況表明,日本和中國正在許多領域彼此靠近,這些領域的影響或許比兩國領導人開展的任何談判都大。

  中國開始在世界各地出資成立孔子學院。日本是最先在本國大學設立孔子學院的國家之一。現在這些學院教授的課程幾乎和英語課一樣受歡迎。近幾年,與中國高校簽訂各種交流協議的日本大學急劇增加。這些教育交流將在兩國之間建立長遠關係,使雙方受益。

  還有一件或許更讓人驚訝的事情:藤野嚴九郎銅像落戶北京一家博物館。這位日本教師曾經給中國最著名的作家魯迅以鼓舞。這充分提醒人們,日中之間除了彼此敵對之外還有互相影響的漫長歷史。

  企業這一層的交流也不斷增加。如今,不少日本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退休後去中國工作。他們帶去的管理經驗和技術訣竅,已經開始影響從工作流程到品質控制等中國企業的方方面面。一些東京的就業安置機構專門為退休的日本人在中國找工作。壽司店、拉麵館和日本百貨商場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這些企業的管理體系也是一樣。

  中國對日本的輸出也很可觀。不到20年前,中國年輕人千萬百計去日本讀書、賺錢。當時兩國經濟有天壤之別,在日本半工半讀幾年積攢的錢就夠回國立業了。這種日子早已成為歷史。如今,中國旅遊團來日本花錢。

  經濟和文化領域的人們已經不斷前進,政客卻落在後面。限制的減少和雙向影響的加強,與其説是讓步的表現不如説是合作的標誌。這些最基層的、以人為核心的互動(儘管或許構不成頭條新聞)帶來的不是兩國政府過去採取的立場,而是可能持久深遠的影響。

  這些跡象中最不同尋常的是,雙方都在很大程度上忽略過去的挑釁政策和強硬觀點,展望日益光明的未來。這或許是新的現實態度。

  歷史在任何地方都不像在亞洲這樣引起強烈共鳴。但是,亞洲人也很實際,即便有時候是被迫如此。

  中日兩國人都需要工作、語言技能、退休後的選擇、教育和有趣的文化交流。作為雙方親善的理由,這些願望將比兩國政府能找到的任何理由都要強大、持久。在教育、經濟和文化領域加強交流將使兩國深深受益。

編輯:周先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