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非”說不可2022堶中非友誼看得見 合作成果摸得著

2022-12-28 17:02: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2022年已接近尾聲。這一年,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大國博弈、經濟復蘇、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等方面均面臨嚴峻挑戰。這場變局不限于一時一事、一國一域,非洲大陸也在時代的裹挾下經歷了極端天氣、戰亂衝突、糧食安全、人道主義危機等多重考驗。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非洲總站年終特稿《“非”說不可2022》將為您梳理2022年非洲大陸經歷的主要大事,並介紹面臨時代變局,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彰顯擔當,用實際行動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新型國際關係等理念倡議,與非洲國家合作發展,為非洲大陸的和平與復興注入新動力的情況。

  “這是我們公共交通發展的里程碑!”

  當尼日利亞拉各斯州州長巴巴吉德·桑沃—奧盧體驗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尼日利亞拉各斯輕軌藍線時,他望著窗外擁堵的馬路,不禁感嘆:“這是我們公共交通發展的里程碑!”

  拉各斯是西非地區第一大城市,擁有著2000萬人口,交通擁堵是當地民眾生活中的一大難題。拉各斯輕軌藍線是西非首條電氣化輕軌,一期工程雖然只有13公里,但這13公里卻承載了當地政府和民眾對于便捷交通、幸福生活的期望,也為其他國家軌道交通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24歲的肯尼亞小夥維納利出生自肯尼亞西部的偏遠農村,去年之前,他只來過一次首都內羅畢,而如今他已成為內羅畢快速路的一名收費員。內羅畢快速路由中國企業承建,這是東非地區第一條收費快速路,道路途徑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中央商務區等重要地段,將原先市區到機場2小時的路程縮短到了20分鐘。

  這是肯尼亞首個PPP項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國企業投資、建設,並在運營期滿後,將項目和技術無償轉讓給肯尼亞政府。維納利說,他非常感謝中國與肯尼亞的夥伴關係,因為這給肯尼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推動國家發展,回報社會。

  馬達加斯加的5A國道年久失修,泥濘難行,旱季通行最快約需12小時,雨季時則需2周或根本無法通行,成為沿線居民出行的“噩夢”。中國企業承接了5A國道改造項目,在不到3年時間里,修復了這條馬北部地區連接東西海岸的快速交通要道和北部環島公路網的關鍵連接線,讓通行時間縮短到2.5小時。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解決非洲發展問題最基礎的環節,讓農村連通城市,讓城市連通國際,才能推動人員和貨物流動,有力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非雙方已經合作建設超過1萬公里鐵路、近10萬公里公路、近千座橋梁,一批批標志性項目已經為當地社會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目前正值節假日,肯尼亞的蒙內鐵路車票早在一個月前就已售罄,中非合作項目好不好,非洲民眾心中自有一桿秤。

  四國總理齊聚竣工儀式

  什麼樣的工程竣工能讓四個非洲國家總理齊聚一堂?答案就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古伊那水電站。古伊那水電站位于馬里,由塞內加爾河流域組織開發,項目投產發電後年發電量可達6.21億度,將為地區國家在聯手開發地區資源、發展可再生能源、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發揮巨大貢獻。馬里代理總理阿卜杜拉耶·馬伊加、塞內加爾總理阿馬杜·巴、毛里塔尼亞總理穆罕默德·比拉勒、幾內亞過渡政府總理貝爾納·古穆及四國多名部長出席了該工程竣工儀式,現場更是有500多名當地民眾載歌載舞,慶祝水電站竣工。

  在讚比亞盧薩卡省,用水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居民。當地居民姆萬告訴總臺記者,停水的時候居民不能洗衣服,不能洗澡,甚至不能衝洗馬桶。為解決這一用水困境,中國企業將全套“中國技術標準”用在讚比亞卡夫河供水項目上,這是集取水係統、凈水係統、輸水係統為一體的綜合性供水工程,將為當地居民每日提供5萬立方米的清潔用水。讚比亞總統希奇萊馬在竣工交付儀式上表示:“中國企業承建的這些惠及民生的項目對于我們讚比亞人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些都是讚比亞人民亟須的民生項目。”

  位于非洲之心的布隆迪有“千山之國”之稱,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在今年之前,布隆迪已經30多年沒有新電站投產發電,首都布瓊布拉市主要靠進口燃油發電,電力短缺嚴重制約國家經濟的發展。

  為幫助布隆迪解決用電難的問題,中國企業承接了被譽稱為“布隆迪三峽工程”的胡濟巴濟水電站項目。于今年9月竣工的胡濟巴濟水電站,可滿足布瓊布拉全市用電,布隆迪國家電量也將增加近三分之一。

  布隆迪總統恩達伊施米耶在竣工儀式上深情表示,他曾多次訪問中國學習發展經驗,中國人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輝煌的發展成果,他號召布隆迪民眾學習中國人民的工作奉獻精神,為布隆迪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清潔能源、清潔用水,這些都是非洲民眾生活和非洲國家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中國企業幫助非洲國家利用自身自然條件優勢,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項目,安哥拉卡賓達省供水項目讓當地居民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去河邊取水,薩卡伊光伏電站讓中非共和國這個僅有8%人口有電可用的國家也能在夜晚看到萬家燈火。中非合作能源、供水等民生項目讓非洲民眾用上安心電,喝上放心水。

  “當地居民看到我們玉米產量感到非常驚訝”

  玉米是肯尼亞的主糧之一,但其產量無法實現自給自足。由于持續幹旱,包括肯尼亞在內的非洲之角多個國家連續5個雨季降雨量不足,導致農作物大幅減產。位于肯尼亞的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用中國種植管理技術試種當地白玉米品種,將產量提高約50%,達到了每英畝2700公斤。

  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嚴雪表示,當地的居民看到我們玉米的產量,他們感到非常驚訝,尤其是今年嚴重幹旱的情況下,能夠有這麼好的產量,他們是沒有想到的。中心的非方主任羅伯特·吉圖魯認為,中國的技術讓耕種更簡單並且也適合教授給農民。下一步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也將根據成功經驗,編寫小冊子,向周邊農戶分發,力求用最簡單的方式為農戶普及最高效的技術。

  雜交水稻是讓中國糧倉豐盈的重要技術,近年來,也成為非洲國家解決糧食危機的新嘗試。今年6月,中國企業在尼日利亞舉辦“幫助西非國家建立水稻種植業體係”項目的推介會,而今年已引進的中國雜交水稻試種產量比當地主推品種增加30%到55%。此外,中國援建的尼日利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也于12月正式移交尼政府,該項目通過中國現代化農業技術幫助尼日利亞提升農作物產量及農業現代化水平。

  無論是“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還是中國對非合作“九項工程”,糧食安全永遠是中國對非合作的優先領域之一。除種植技術、引進種子以外,中國還在積極幫助非洲國家建立農產品加工廠、培養農業人才,由中國政府援建的讚比亞玉米粉加工廠于今年6月交付,中國-貝寧棉花農機技術培訓班也于今年5月成功舉辦,肯尼亞首個中非農業發展與減貧示范村10月在納庫魯郡馬坦吉提薩村挂牌。在今年布隆迪的“五一”國際勞動節慶典上,布隆迪總統恩達伊施米耶向中國援布農業專家組組長楊華德頒發了榮譽證書,這代表著非洲國家越來越認可和信賴中國的農業技術。

  非洲駐華大使雲帶貨體驗貨架“秒空”

  今年4月至5月,“第四屆雙品網購節暨非洲好物網購節”在全網舉行。“絲路電商”夥伴國盧旺達駐華大使基莫尼奧參與直播帶貨,基莫尼奧熱情洋溢說完介紹詞後,盧旺達的數百袋咖啡一上架便“秒空”。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體驗“秒空”,去年12月,他帶著盧旺達3000斤咖啡豆來到直播間,準備了六、七張演講稿,結果貨架被一秒清空,讓他瞬間驚呆。

  11月的進博會更是成了非洲產品閃耀的舞臺,南非的紅酒、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盧旺達的辣椒、讚比亞的蜂蜜、肯尼亞的牛油果等一眾非洲特產成了進博會的明星產品。本次進博會共吸引了30多個非洲國家的100多家非洲企業參與,產品的種類涉及食品和農產品,手工藝品等領域。

  每年的進博會上都有一些特殊的“展位”,它們是進博會為最不發達國家參展商提供的免費展位,今年首次參展的非洲國家幾內亞比紹,就把自己產量居世界第六的腰果帶到了現場,幾內亞比紹駐華大使安東尼奧·塞里弗·恩巴洛表示,通過進博會,可以展出幾內亞比紹能夠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也可以發展與世界上不同國家之間的關係。

  8月2日,在肯尼亞利穆魯鎮的桑瑞普工廠里,88噸鮮食牛油果採用中國保鮮技術裝滿了4個集裝箱,啟程運往中國。這是非洲鮮食牛油果首次出口中國,牛油果輸華項目成為中非“九項工程”貿易促進工程在肯尼亞的一個早期收獲。

  中津簽署了《津巴布韋柑橘對華出口議定書》,津巴布韋柑橘進入中國市場後,反季供應將與中國本地柑橘在市場上形成完美互補,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我國市場需求緊張的情況,也能幫助津巴布韋當地減貧惠農,促進津巴布韋農業的復蘇與發展。這一舉措也是中方落實促進中非貿易,為非洲農產品輸華建立“綠色通道”的行動之一。

  中國對非洲開放市場的意願越來越強烈。自今年12月1日起,中國將對原產于貝寧、布基納法索、幾內亞比紹、阿富汗、萊索托、馬拉維、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亞、烏幹達和讚比亞等10個最不發達國家的98%稅目產品實施零關稅。今年7月,湖南開通首條至非洲國際貨運航線“長沙-亞的斯亞貝巴”貨運航線,每周運營2班,預計年載運貨量1.7萬噸。此外,中國也在積極同非洲國家合作,開展數字創新和跨境電商培訓,用數字化轉型助力非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和非洲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2022年對于中國和非洲而言,都是面臨巨大挑戰和考驗的一年,但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非友誼從未褪色。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和非洲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中國積極向尼日爾、多哥、塞內加爾等多個國家提供新冠疫苗和抗疫物資,助力非洲大陸快速恢復受疫情影響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電影周”“中國影像展”武術大賽等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蓬勃開展,讓非洲朋友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信息與通信技術競賽、魯班工坊、北鬥合作等項目落地非洲,助力非洲大陸乘上數字時代發展快車......

  中國在同非洲國家的合作當中毫無保留,始終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合作成果真真切切,中非人民看得見、摸得著。相信在“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行動計劃的引領下,中非合作在新時代新徵程必將展現更大潛力,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