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親安倍的NHK為何會播《731部隊的真相》

2017年09月14日 09:23:05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日本NHK電視臺8月13日播放紀錄片《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者與人體實驗》,用真人錄音和採訪親歷者的方式還原731部隊核心成員在中國秘密開發細菌武器並用於戰爭的歷史。該片在日中兩國引起巨大反響。NHK有拍攝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傳統,據説迄今為止已拍攝6000多部,但這部特殊的“良心之作”讓不少人感到意外甚至驚喜——當然,日本有些人借此抨擊NHK“捏造事實”“報道反日國家的謊言”。NHK為何能推出《731部隊的真相》?它是如何拍攝中國題材紀錄片的?《環球時報》記者通過調查採訪,一窺NHK紀錄片“中國鏡頭”背後的秘密。

  聽他們講述《731》紀錄片的幕後故事

  “NHK播放這部紀錄片非常勇敢,731部隊的真相在日本不容觸碰,卻又是日本人必須要知道的歷史”,日中友好815之會代表幹事衝松信夫接受採訪時如此表示。一名看過此片的日本人卻向《環球時報》記者表達了困惑:“這有什麼好稱讚的?這才是真正的NHK啊!”

  《731部隊的真相》在日本社會引發巨大反響。除了贊同的聲音,也有強烈的質疑。日本右翼稱,“NHK捏造事實”,發表證言的原“731部隊”隊員被洗腦,為免於迫害不得不“作偽證”。一名在華日本人給《環球時報》記者發來微信:“NHK可不是右翼媒體,而是徹頭徹尾的反日媒體。它不經任何考證,就報道反日國家的謊言……”

  日本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8月13日觀看了《731部隊的真相》,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談起當時的感受時稱,“這部紀錄片闡述和表達的事實觸目驚心,展現了迄今為止我在日本從沒看到過的詳盡資料。”徐靜波説,這部片子引起許多日本民眾的關注,他們中的很多人不知道先輩對中國犯下過如此罪行。

  資深紀錄片製作人、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日本項目主管劉慶雲與NHK紀錄片團隊合作已有20餘年,他未直接參與《731部隊的真相》的拍攝,但就其了解的資訊看,這部片子能夠成功推出,新任會長上田良一功不可沒。劉慶雲説,“上田非常開明,他上臺後NHK的氛圍改變很多。”也有日媒援引NHK內部人士的話稱,上田就任會長後,內部報道氣氛有所變化,中立性有所加強。

  NHK拍攝《731部隊的真相》的緣由有哪些?上田良一發揮了哪些作用?《環球時報》記者聯繫NHK電視臺,結果被對方以“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為由拒絕。

  徐靜波説,他在該片播出次日聯繫了NHK的主要製作班子,告知對方該紀錄片在中國引發的巨大反響,並和NHK方面做了溝通。徐靜波説,NHK主創人員反映的情況主要有幾點:一,該節目在去年已經製作完成,但當時會長還是親安倍政權的籾井勝人,此人一直阻撓播放歷史題材或不利於安倍政權的報道;二,安倍強推修憲讓日本陷入戰爭狀態,有必要讓日本國民知道戰爭的殘酷性。紀錄片的播出就是告訴日本國民,日本不應該再參與戰爭,否則會害人害己。此外,這也是對安倍政權強化軍備、修憲等行為的無聲抗議;三,安倍上臺後,通過不同手段打壓反對他的媒體和輿論,忍受數年後,NHK率先突破這種政治高壓,通過播放這樣的片子,表達追求民主的態度。

  據劉慶雲透露,《731部隊的真相》得以問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發現了從未被提及的事實,若不是找到俄羅斯收藏的20小時錄音,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個主題不一定能完成拍攝。劉慶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NHK內部積壓數年的中國題材的拍攝工作,有望陸續得到推進,他目前正在參與拍攝一部關於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日本“開拓團”的紀錄片。

  新會長身為長崎人的特殊記憶?

  作為“公共傳播”媒體,NHK由日本總務省管轄,其經營委員的任命以及集團收支預算和事業計劃,都需要通過日本國會總務委員會及全體會議討論和表決通過。NHK與日本政界關係深厚,是著名的“官僚子弟公司”,不少政界要人的子女在NHK工作過。

  NHK近年來醜聞不斷。2014年1月籾井勝人擔任會長後,NHK的報道立場呈現緊跟安倍政府的姿態,籾井本人也做出“慰安婦哪個國家都有”等“經典發言”。NHK還處理了一批“思想不忠”的媒體人。曾是NHK王牌欄目《NEWS9》主播的大越健介對安倍的安保政策和外交持批判立場,2015年他被降職為普通記者。日本“國臉”國谷裕子在2016年突然“消失”,疑與其用犀利言辭追問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修憲和解禁集體自衛權問題有關。

  有日本媒體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籾井擔任會長這幾年,NHK的信譽大打折扣,急需選出中立的會長重塑形象。去年12月,NHK選出三菱商事前副社長上田良一取代籾井勝人。上田出身於民間企業,無論在NHK的“外部”還是“內部”都是一個“中立的存在”。至於卸任後的籾井勝人,公開資料顯示他是日本羽毛球協會副會長。

  實際上,上田良一從三菱商事卸任後進入八竿子打不著邊的NHK,讓不少人大跌眼鏡。一般來説,日企高層退休後去子公司或者商業協會擔任職務屬常規動作。一名熟悉上田良一的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透露説,“他一定是有事想做,這可能與他作為長崎人對歷史的特殊記憶有關。”上田良一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抱負,稱“要重塑公眾對NHK的信賴”。

  新會長上田良一的能量是否大到足夠扭轉NHK的右傾風氣?“不能説上田良一的能量有多大,只能説他就任會長以後,NHK終於正常了。”一名日本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説:“NHK裏很多人想拍中國作品,但他們的申請得不到批准,這種壓力並不直接來源於籾井本人,也來自於中高層領導。這些人想在NHK出人頭地,跟會長對著幹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這種説法得到劉慶雲的證實。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安倍對中國題材不感興趣,以前的會長唯安倍馬首是瞻,很多關於中國的選題報到NHK高層根本通不過,尤其是反戰題材。NHK內部確實有一大批對中國感興趣的人,日本社會也有很多喜歡中國的民眾,在眾多紀錄片中,帶有中國元素的往往收視率最高。但在當時NHK的環境中,這群人不得不接受被壓制。”

  “中國聲音”參與NHK紀錄片

  《環球時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NHK拍過的6000余部中國題材紀錄片中,既關注“一帶一路”“中國經濟”及中國地方上的人文風情,又有“90後”“高考”“剩男剩女”等社會話題,還有“中國歷史上的壞女人”“今天一天和熊貓在一起”等趣味話題。

  整體看,NHK拍攝的眾多中國題材紀錄片無明顯傾向,但也有“黑歷史”。2001年1月,NHK在開播紀錄片《戰時暴行問題》前,迫於時任內閣官房副長官安倍晉三的壓力,故意刪改婦女組織“戰爭中針對女性暴力行為網路”受訪時的內容。該組織提起訴訟,節目導演後來公開承認“因受到政界壓力,大量修改內容”。

  劉慶雲與NHK合作過“中國鐵道大紀行”系列、“四川地震”系列和“激流中國”系列等,是NHK內部“中國系列”選題會上不容忽視的中國聲音。“NHK對中國正在發生變化的事物都感興趣”,劉慶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但他們把握不好選題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與政治相關的選題,需要參考中國製作人的意見。”據劉慶雲介紹,NHK內部“中國系列”選題會不定期舉行,通常有三五名日本製片人和編導及1至2名中國製片人參加。選題會以閒聊方式展開,與會者隨意拋出感興趣的話題,圈出幾個關鍵詞之後,大家再深入探討。

  “聊的時候各種天馬行空,有人甚至會提出拍攝中國的‘軍事基地’‘航空母艦’之類的想法,我都會及時制止。”劉慶雲半開玩笑地説,“我會告訴他們那是違法行為,拍了恐怕就回不去日本了。”

  “3+1”是NHK的基本拍攝模式——日方導演、攝像、工作人員外加一名中國工作人員。NHK中國題材的紀錄片一定會有中國人參與,從前期策劃、向中國政府申請拍攝許可證,到聯繫採訪對象、安排行程、現場翻譯,都需要借助中國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NHK剛進入中國拍攝時,很多情況不了解,每天上千元的勞務費吸引大量中國人幫助他們。後來門檻越來越高,只有專業素質過硬的中國人才有資格參與,薪酬也由最初的按日結算變成按項目結算。

  “娓娓道來的紀錄片最能改變普通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印象,某個人的某個故事能幫他們了解最真實的中國。”劉慶雲説:“無奈的是,NHK曾因播放中國正面形象的紀錄片而遭到攻擊,有人説他們‘花日本國民的錢,為中國做宣傳’。”

  對於此次NHK製作和播出“731部隊”紀錄片,有人視其為向中國釋放善意,也有人認為不應做過度解讀,最多可看作一線人員能夠自由製作節目,並不代表方針發生變化。紀錄片播出兩天后,日本民營電視臺TBS播出一部名為《綾瀨遙傾聽戰爭 從地圖上消失的秘密島嶼》的紀錄片,介紹二戰期間日軍毒氣工廠所在地大久野島的歷史。實際上,該電視臺自2010年起,每年8月15日都會加播二戰紀念特別節目《綾瀨遙傾聽戰爭》。

  每年8月15日播放特別節目的契機是什麼?對來自中國的關注有何評價?《環球時報》記者嘗試採訪TBS電視臺,但對方以“播出的節目即為所持態度”婉拒。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日本當紅女星綾瀨遙參與這檔節目,有聲音認為,這或許和她作為廣島人的特殊記憶有關。

  NHK和TBS雙雙播出日本反省戰爭的紀錄片,卻又不約而同地拒絕接受採訪,這是日本國內政治生態的一個寫照。“TBS早就不受安倍待見,NHK內部則還有很多親安倍的勢力”,一名日本媒體人對《環球時報》記者感嘆道:“未來怎麼樣,還真不好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