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能在日本札幌、東京等城市看到來自中國的摩拜、小白等單車,總是讓人感到很親切。實際上,日本已有數家本地共用單車企業,近兩年增長速度也比較快,如DOCOMO單車2015年使用66萬次,2016年達到220萬次。但隨著中國的共用單車開始陸續登場,特別是看到中國共用單車的理念之新、價格之低(有的每30分鐘50日元,雖然約合人民幣3元,但只是日本共用單車價格的1/3)後,日本民眾感到很受“刺激”。
《環球時報》記者在東京大學看到有學生騎著中國品牌的共用單車穿梭,有高中生表示:“週末會和同學一起騎車到橫濱玩,回來時乘電車,那邊也有專用停車場,我們把車放那邊,非常便利。”在日本,停放自行車有嚴格規定,違章停車不單自行車會被收走,要領回車車主還必須交罰金。所以,為配合中國的共用單車進入日本,日本相關部門在超市和藥店留出專門的停車場。
日本社會輿論對中國共用單車登陸日本的最大關注點倒不是單車本身,而是單車以外的“中國因素”。消息網站TechWave的總編增田真樹就摩拜單車進軍日本發表評論:它的魅力在於理念,這是時代前衛者不可缺少的要素,這樣的理念和開發方法,給各地行政部門和民間提供了開放的合作空間。增田説:“日本該怎麼做?日本的都市應緊跟世界潮流,讓自身昇華到新的層次,和中國共用單車企業的合作將成為是否能面向未來的試金石。”
在SNS 等社交網站上,日本網民的議論更是五花八門。比如:“北海道的共用單車市場被中國企業搶先了。”“中國人做事速度快,讓人驚訝,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式刺激。”“多家中國共用單車企業進軍日本,它們爭奪日本市場時會不會惡性競爭?”“日本的道路比較窄,有本土的共用單車就足夠了,自行車多了會不會出問題?”“不管中國的共用單車能不能在日本火起來,日本人已經對中國經濟有了更多了解。”還有的説:“日本企業需要好好向中國企業學習,不能幾十年沒有進步了。”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