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戴安娜逝世20週年:年輕人老一輩對其態度不同

2017年08月31日 09:38:5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8月31日電 綜合報道,英國威爾士王妃黛安娜1997年的8月31日在巴黎車禍喪生,今年戴安娜去世20週年,英國民間依然非常重視,不少電視臺相繼推出紀錄片,威廉及哈裏王子亦公開憶述喪母之痛。不過分析指出,對較年輕的千禧世代而言,戴安娜逝世時他們才剛剛甚至未出生,對比老一輩及年輕人對戴安娜的態度,多少能反映英國的世代矛盾。

  據報道,1997年戴安娜下葬時,倫敦街頭有過百萬人送別她的靈柩,超過一半英國人通過電視收看。

  威廉及哈裏近日出席多個紀念母親的活動。他們到戴安娜生前常造訪的肯辛頓宮“沉落花園”(Sunken Park),上址改種了白玫瑰及毋忘我,並更名為“白色花園”。與戴安娜相識的園丁帶他們參觀,並指出她喜歡的花朵。

  戴安娜為不少慈善機構提供支援,威廉及哈裏其後在肯辛頓宮會見慈善組織的代表。另外不少人前日開始在肯辛頓宮外放置鮮花,大閘挂滿了照片及祝福的字句。

  調查機構YouGov發現,年過50歲的英國人對“人民王妃”事跡認識最深,對大部分18歲至24歲青年來説,他們最記得的只是戴安娜在車禍中喪生。作家賽義德認為,對年輕人來説戴安娜只是“摩納哥王妃的較近代版”。

  對戴安娜回憶的世代矛盾,其實正是英國社會的縮影,例如去年脫歐公投中,老一輩多支援脫歐,年輕人則多希望留歐。

  這個世代差異雖然與那宗巴黎車禍沒有直接關係,但或多或少是戴安娜去世前後英國經濟環境轉變所造成,例如1996年英國樓價開始上漲,免費大專教育則在1998年結束,自此新一代享受的機遇便不及上一代。

  兩名18歲的英國少女接受採訪時表示,她們直到威廉迎娶凱特才開始了解戴安娜,但即使如此,戴安娜也始終不是她們眼中的時尚象徵。其中一名女生威爾科克斯説得更直接:“我看著她(戴安娜)我會想:‘我的天,我永遠也不想剪那個髮型。’凱特才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象徵,她是我們的戴安娜。”

  對於現年78歲的“戴安娜狂迷”多布森而言,無論如何凱特也取代不了戴安娜的位置,“永遠無人能夠取代”。她家中放滿了戴安娜的紀念品,甚至連丈夫年初去世時,她也要把一張戴安娜照片放進棺裏。

  不過就連多布森也不得不承認“戴安娜熱”已成過去,她創立的戴安娜紀念組織成員由最初的數百人減至200人,組織網上論壇最近一次有人留言已是兩年前,“20年前那百多萬人去哪了?我也不知道!”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