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特朗普想要的“關稅”不那麼容易得

2017年08月29日 09:16:46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國Axios網站當地時間27日晚爆料説,特朗普8月初在一個會上對他的貿易幕僚稱,他對調查中國智慧財産權行為的方案不太滿意,並要求拿出可以提高對華關稅的方案。他在那個會上説:“關稅,我想要關稅。”他抱怨那些助手後來拿出了智慧財産權方案。

  美國主流媒體大多轉引了這一報道,該報道的真實性不得而知,但美國媒體似乎傾向於相信該爆料“是真的”。

  如果Axios網站的報道屬實,那麼這一高級內部會議上的情況與這之後中美貿易交涉的實際趨勢有出入,是值得玩味的。

  首先,這一內部爆料顯示,特朗普對關稅的實際含義了解有限,他以為這一極端手段易操作,見效快,但這是嚴重誤解。美國無權未經WTO規則許可而單方面對WTO其他成員提高關稅,它是世界貿易無序時代的主力武器,其雙向、甚至多向的破壞性被貿易史反覆驗證。

  1930年,美國頒布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大幅度提高了美國關稅,結果遭到英法德和加拿大報復。這導致了嚴重後果,從1929年到1933年,美國出口下降了61%,進口萎縮了66%,GDP下降了50%。世界的大蕭條也隨之加重。

  第二,特朗普身邊的技術官僚們緩衝了總統的激進要求,使美國對華政策的最後出口沒有成為立刻引爆中美貿易戰的火山口。中美之間長期以來的太極拳在繼續打,並沒有出現顛覆性的攤牌。目前美國對華智慧財産權的“301調查”要大約持續一年,這是雙方談判新的窗口期,比美斷然徵收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意味著更多的迴旋餘地。

  第三,美方透露這個資訊,可能意在進一步向中方施壓,爭取北京做更大讓步,因為那樣“總比特朗普下令徵收關稅要好”。

  無論如何,特朗普政府半年多來的動向顯示,他們對貿易問題的糾結程度要高於之前的幾屆政府,中美未來幾年發生貿易摩擦的壓力也將大得多。中國的注意力不應當放在特朗普政府的決策機制和過程上,揣摩它向中方發難的下一個點是什麼。北京更需抓緊時間研究制定對美實施報復的措施和工具,只有反制手段多了,並且好用,才能減少被動,爭取主動。

  另外,我們也無需為特朗普在閉門會議內説的那些話而緊張,內部討論總會比公開講話更放得開,用詞更重。在中國對美的討論中,很多人發言也比公開闡述更加“鷹派”一些。不現實的東西,必然會在通往成型政策的路上不斷打折扣,美國總統在內部説到中國時拍桌子放的那些重話,很多最終見不了陽光,或者成了光合作用後的另一種東西。

  中國是貿易大國,不是能被任意觸動的,對此我們要有充足信心。中美貿易是互利的,這也是我們成竹在胸的根本。如果特朗普想做一位現實主義的總統,就應該認真地、不帶偏見地、系統了解中美貿易的全貌。果如此,他對中國採取不符合WTO規則的保護主義措施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