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 線上觀看人數突破680萬人次

2017年08月28日 09:21:47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昨天,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為期五天的大會圓滿結束。據悉,本次大會吸引24萬餘人到場觀看,線上觀看論壇直播人數突破680萬人次,科研院所與企業累計簽署80項合同,未來將有更多機器人技術應用於生産生活中。

  線上觀看直播人數超680萬人次 

  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式上,組委會頒發了無人機器人公開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格鬥機器人大賽、青少年設計競賽和第一屆無人船公開賽等五項比賽的大獎。其中,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格外吸引觀眾注意,不少觀眾在大賽期間體驗用腦控制打字和用意念讓物體漂浮的神奇,“回微信不用手也不用聲音”的話題更在大賽期間登上微博熱搜榜前三名,引發網友熱議。據了解,未來腦機介面和腦資訊處理技術將進一步發展,應用於醫學領域,幫助“漸凍人”等病人。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閉幕式演講上介紹説,本屆機器人大會論壇部分邀請全球300余位專家學者到場做專業報告,現場聽眾達兩萬人,線上觀看直播的人數突破680萬人次,同時進行的展覽和大賽部分五天累計吸引觀眾24萬餘人。辛國斌稱,本次機器人大會不僅展示了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端機器人技術和産品,更搭建了各國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的平臺,大會期間簽署合同80項,簽約額近80億元。

  辛國斌説,近年來以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資訊、製造、能源、材料等科技的融合創新,帶來的不僅是製造業形態的變化,更有人類社會發展形態的重大變化。他説,未來機器人應用的場景將更加豐富,服務機器人將更多運用於實際生活之中,醫療機器人的功能和安全性將得到全面提升。

  最具成長空間機器人技術發佈 

  閉幕式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教授、世界機器人大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王田苗發佈了“機器人領域十大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其中包括柔性機器人技術、情感識別技術、會話式智慧交互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

  王田苗介紹説,目前機器人技術已經逐漸從工業走向生活,各項機器人的新技術將在人類生活中起到巨大的作用,技術展望的發佈將為國家機器人領域發展指明方向。例如,柔性機器人技術採用柔性材料研發和製造,能夠任意改變自身的形狀,“鋼體無法完成時,這種技術將應用於故障檢查、醫療診斷等方面”,在地震、颱風等災難發生時,柔性技術小巧、靈活的特點將對救援作出貢獻。

  會話式智慧交互技術則可以通過一系列技術,實現人機對話,未來這項技術將廣泛應用於商店、咖啡館等處的社會服務,還可以實現老年人陪護。情感識別技術與智慧會話技術的應用場景類似,特別之處是在刑偵時可分辨微表情和眼動狀態來鑒別案件。

  王田苗稱,大眾熟知的自動駕駛技術前景也十分廣闊,該項技術不僅讓汽車、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自動化,還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和災難,提高運載工具的有效性,甚至防止交通擁堵。

  (楊亦靜)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