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讓世界摘掉看待中國遊客的“有色眼鏡”

2017年08月18日 08:55:2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近日,2名中國遊客在德國國會大廈前行“納粹禮”拍照,涉事者被當地警方拘捕,將面臨刑事訴訟。事件一齣,評論幾乎是一面倒地進行指責,國人出國遊的各種負面新聞也蹭了熱度,被再次置於聚光燈下。如此行徑,有人卻認為不過是玩笑一場,純屬惡作劇,是個別人的不文明行為,不值得小題大做,大可不必上綱上線。這些聲音,不禁讓人反思,在社會道德底線的面前,所謂的“惡作劇”果真僅僅是“玩笑一場”嗎?“個別人的不文明行為”,是否就可以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是親歷者刻骨銘心的傷痛。歷史上的苦難已經過去,然而它並不代表苦難該被遺忘,正因為對苦難的銘記,人們才會明白今日幸福的得來不易,才不致重蹈昔日的覆轍。但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似乎是一些人的通病,那些傷痛對於生長在和平年代的幸運兒更是事不關己。正是這種“幸運”使得一些人用種種出格的行為,在彰顯自身無知的同時,也無情地揭開他人許久方可癒合的傷疤。更有甚者,將這些挑戰社會道德底線的行為奉為“時尚”,競相逐倣,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不久前,4名男子身穿二戰日軍制服,在著名抗日遺址、愛國教育基地四行倉庫前拍照,同樣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難道這同樣是無傷大雅的“惡作劇”?也僅僅是“玩笑一場”嗎?

  近年來,隨著海外旅遊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領略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增進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讓世界更多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然而,在境外遊方興未艾的今天,越來越多關於國人境外遊的負面新聞見諸報端。世界看到了中國遊客在盧浮宮前的水池裏泡腳,看到了埃及盧克索神廟3000多年曆史的浮雕上出現了中文刻字,看到了中國遊客在國際航班上因口角大打出手致航班返航的事件,看到了中國遊客在雪梨皇家植物園隨地便溺;還看到了中國遊客在外國海關被檢查出行李中攜帶逾260千克的象牙……

  中國是禮儀之邦,崇德尚禮、修身養性、誠信為本、光明磊落……這些中華民族傳承5000餘年的優良傳統,我們一直都引以為傲,在對外交往中也津津樂道。而這份民族自豪感,卻在國人昂首闊步走向世界的今天,被不斷出現的“個別不文明行為”逐漸消減。正是這些“個別的不文明行為”,讓“不排隊、不守時、大聲喧鬧、亂扔垃圾、隨意拍照……”這些標簽被一一地貼在了中國遊客身上,世界開始戴上“有色眼鏡”看待中國遊客。當你在海外看到只用中文書寫的“請排隊”、“請勿喧嘩”等警示標識,是否還會認為這僅僅只是“個別人的不文明行為”?是否會在一種“被歧視”的無力感裏怒其不爭?

  早在2013年10月1日施行的《旅遊法》指出,“國家倡導健康、文明、環保的旅遊方式”,要求旅遊者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範。2015年5月,由國家旅遊局研究制定的《國家旅遊局關於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發佈實施,明確規定,中國遊客在境內外旅遊過程中發生的因違反境內外法律法規、公序良俗,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行為,將被納入“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無規矩不成方圓,而正是因為方圓不再,才需要搬出規矩。在這些法律法規的背後,應該看到的是約之以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當今世界也許已經有很多人戴上了“有色眼鏡”看待中國遊客,能不能摘下這副“有色眼鏡”,要從正視問題開始。如果仍然抱有“不過是惡作劇”、“個別不文明行為無傷大雅”的心態,只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戴上“有色眼鏡”看待我們。每個走出國門的中國遊客,都可以用自身言行來把這些“有色眼鏡”摘下。所謂“入鄉隨俗、客隨主便”,既選擇“入他鄉”,那麼“隨他俗”便是最基本的尊重,正如身為主人的你邀客至家,也不希望客人在家中隨心所欲,肆意妄為。出行前,預作功課,多了解一些旅遊目的地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特別是法律法規和風俗禁忌,不要再讓自身的“無知”成為藉口,知己知彼,方能無往不利。出國後,知行合一,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有色眼鏡”不需要你動手去摘,到時候別人自己就會取下來。

+1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