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中國“綠卡”為啥成了“香餑餑”?

2017年08月17日 14:35:2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等到申請成功,我要辦一場派對來慶祝。”

  “這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給我的至上認可與信任。”

  記者面前這位荷蘭籍外企高管莊士傑今年52歲了,剛剛通過漢語五級水準考試的他用流利的中文講述著申請中國“綠卡”的故事。到中國香港和北京工作長達15年,莊士傑説,這裡就是家,未來的職業生涯,他還將在“充滿機會”的中國大地上度過。

  從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關於“綠卡”制度的改革與新政不斷。2016年,中國公安部發出中國“綠卡”1576張,比上年度大漲163%。頻繁的新消息讓更多像莊士傑這樣的申請者與成功者引來關注的目光。“盼望已久,等待更長。”中國“綠卡”為何如此被需要?系列新規釋放怎樣的信號?緊俏的需求背後又蘊藏著怎樣的國際大勢?

  “中國就是我的家” 

  生於荷蘭,長在奧地利,求學在美國和瑞士。2003年,當已過而立之年的莊士傑第一次踏上亞洲土地,來到中國香港的時候,他沒有想過這一來竟就此留下了。

  “剛開始簡直要哭,人多,天熱,我真的受不了。”但很快,莊士傑發現了自己的變化。這裡的一切速度很快,但人們非常友好,善於學習,充滿生氣。5年之後,當負責的中國與荷蘭軌道交通合作項目到期之後,莊士傑拒絕回國,很快又在北京找到了另一份工作。

  “我喜歡挑戰,也喜歡在中國化的環境中工作。我是會説中文的西方人,在中西企業的溝通合作中還能發揮很多作用。”莊士傑説,源源不斷的事業機會和生活與文化體驗,讓他在中國一待就是15年。

  而真正開始考慮“綠卡”的事情,是這兩年的事情。所謂中國“綠卡”是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證的通俗説法。持卡人出入境無需再辦簽證,居留期限也不受限制,在繳納所得稅、辦理金融業務、國內商旅消費、申請機動車駕駛證等方面更享有與中國公民同等待遇。

  兩年前,莊士傑的母親去世。但是因為護照正在更新簽證,莊士傑無法辦理正常手續回國。好在最後公安部門幫助莊士傑順利歸國,但每年一次耗時約3周的簽證更新,讓莊士傑倍感“綠卡”之重要。

  花費半年時間蒐集整理材料,莊士傑終於在去年8月遞交了申請。“中國就是我的家,我在這裡生活15年,申請綠卡是非常自然選擇。更重要的是,這張‘綠卡’代表中國對我的認可和信任,它帶來歸屬感,讓我更加放鬆地工作和生活。”莊士傑説。

  實際上,從新中國成立至今,有幸獲得這張中國“綠卡”的人並不多。自2004年8月中國實施“永久居留證”制度到2013年的10年間,獲得中國綠卡的總人數為7356人。2016年,公安部批准1576名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至此,中國“綠卡”持卡人數破萬。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