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記者調查:美國頂尖大學招生涉嫌歧視亞裔學生

2017年08月13日 13:42:02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美國司法部近日宣佈,哈佛大學等美國多所高校在招生過程中涉嫌歧視亞裔學生,對此將展開調查,如果證據確鑿將提起訴訟。

  一個時期以來,關於美國高校的招生政策是否對亞裔不公平,一直存在爭議。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美國頂尖高校招生時,亞裔學生需要表現得比其他族裔學生更加優秀,才可以獲得平等的錄取機會。這一現象令不少亞裔學生不滿,認為受到了歧視。

  然而,校方則援引美國最高法院的一份裁決稱,學校有權將膚色作為招生時的一項考量因素,因為這樣做可以保障校園的“種族多元性”。

  “亞裔稅” 

  奧斯丁是一名美籍亞裔學生,學業優秀,多才多藝,在美國“高考”SAT考試中的分數更是接近滿分。

  他在2015年高中畢業時,向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美國頂級大學遞交申請,希望能夠被其中一所學校錄取,最終卻未能如願。

  奧斯丁説,讓他最不理解的是,許多非亞裔同學成績不如他,卻得以進入那些將他拒之門外的學校,他為此感到非常失望。

  同奧斯丁有類似經歷的亞裔學生不在少數,他們質疑美國高校系統性地限制亞裔學生的入學機會,涉嫌種族歧視。

  因此,一些維權團體將哈佛大學、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等美國著名高校告上法庭。

  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份研究,美國大學在招生過程中確實對不同族裔的學生區分對待。

  研究表明,以滿分為1600分的SAT考試成績為衡量標準,非洲裔學生和西班牙裔學生可分別獲得相當於230分和185分的“照顧”,而同為少數族裔的亞裔學生則恰恰相反,面臨相當於50分的“懲罰”。

  《紐約時報》説,亞裔學生必須要比白人學生的SAT成績高出140分,才能獲得同等待遇。亞裔學生若想與其他族裔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需的額外付出,被美國社會稱為“亞裔稅”。

  美國智庫凱托學會的高級研究員伊利亞夏皮羅告訴新華社記者,在美國,越是頂尖的學校,不同族裔學生間的入學成績差距就越大。也就是説,越是好學校,亞裔學生所需的“亞裔稅”就越高。

  “膚色左右招生,在美國高校中已成為一種普遍做法,”夏皮羅説,“而且左右天平的已經不是一根指頭,而是一塊板磚了。”

  夏皮羅認為,膚色不應該成為考慮因素之一。“馬丁路德金曾經説過,應該以成績和品格評判一個人,而不是膚色。”

  哈佛大學法學院榮休教授艾倫德肖維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持相同看法:“從原則上講,為了給別的族裔更多空間而歧視亞裔學生的行為是錯誤的。”

  “多元性” 

  面對批評之聲,哈佛大學否認實行“種族配額制”。學校發言人傑克遜稱,學校錄取政策符合法律要求,是公平的。根據學校網站,2017年入學的本科生中,亞裔學生增加到22.2%,為歷史最高水準。

  哈佛大學所説的法律依據是指美國最高法院上世紀70年代做出的一份裁決。根據這一裁決,學校有權將招生政策向少數族裔傾斜,以保障校園內的“多元性”,但也同時明確要全面評估每一名學生,禁止簡單機械地執行“唯膚色論”和“配額制”。

  這一裁決符合美國注重民族融合的主流理念,也順應了上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項維權行動,即對少數族裔給予一定程度的優待,以幫助他們實現發展。

  哈佛大學亞裔學生艾米莉説,她非常贊同學校保障校園多元性的做法,因為這可以讓她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如果沒有這麼多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我就不會接觸到許多新鮮的想法。”

  此外,夏皮羅説,雖然在所有申請大學的學生中,亞裔群體的增長速度最快,但美國最搶手大學錄取的學生當中,亞裔群體佔比同25年前相比變化不大。

  有分析認為,這份旨在照顧弱勢族裔的裁決起初是對亞裔有利的,但隨著進入美國頂尖大學的亞裔學生逐年增加,這份裁決反而成為限制更多亞裔學生進入頂尖高校的絆腳石。

  由於美國高校的招生過程並不透明,尤其是哈佛大學等各大私立學校拒絕公開其評估學生的細則,因此外界並不清楚這些最為熱門的高校是如何平衡學生能力和膚色兩大因素的。

  夏皮羅認為,或許要求大學提高錄取機制的透明度是一種解決辦法。“他們應該歡迎這樣做,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做法符合法律。”(記者劉陽)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