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國際器官移植界權威專家北京共讚“中國模式”

2017年08月04日 14:48:13  來源:海外網
字號:    

   “中國建立的器官移植體系可以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亞洲國家的範本”,教廷教皇科學院院長馬塞洛索龍多3日在訪問位於北京的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時表示。當日,世界衛生組織器官移植主管官員何塞努涅斯,教皇科學院院士、國際器官移植協會前任主席、世界衛生組織器官移植顧問弗朗西斯德爾莫尼克,國際器官移植協會現任主席南茜阿舍等8位國際器官移植界權威專家在北京表示了對中國器官移植體系過去數年改革的肯定與支援。

  弗朗西斯德爾莫尼克提到,此次來華前,世界衛生組織、教廷教皇科學院、國際器官移植協會和伊斯坦布爾宣言監管組織共同致信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表示對其領導下的中國器官移植體系改革的讚揚。德爾莫尼克強調,“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以及完全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對中國器官移植領域的質疑和謠言已經煙消雲散。”

  2015年,中國實現了公民逝世後器官來源的轉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開始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與肯定。今年2月,黃潔夫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教廷教皇科學院在教廷舉辦的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向世界各國介紹了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管理的成果與經驗。同樣出席了此次會議的何塞努涅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器官移植就如同一艘船,中國曾經不在船上,而如今中國已經與國際器官移植界一道,協力讓這艘船越行越快,中國的努力也在引領船的方向。”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和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用電腦系統(COTRS)主任王海波當日向外國專家介紹了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事業發展有關工作情況。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31日,中國大陸累計實現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突破1.2萬例,捐獻大器官超過3.45萬個;其中,2016年捐獻4080例,實施器官移植手術13263例,捐獻數與移植數均位居世界第二位。今年截至7月31日,完成捐獻2866例,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的捐獻總數,比2016年同期增長33%。

  黃潔夫表示,希望能在短期內將器官捐獻協調員的數量從1900多人增至5000人,今年內使符合資質的器官移植醫院從173家增至200家,並在2020年達到300家,讓中國在2020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器官移植國家。

  對於中國在器官捐獻與移植領域的改革經驗,世界衛生組織前總幹事陳馮富珍曾將其稱為“中國模式”。南茜阿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模式”中最重要的經驗有兩方面:強有力的政府領導與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伊斯坦布爾宣言監督小組成員坎貝爾弗雷澤也表示,由政府高層推動的“中國模式”是一個範本,如果其他國家的政府高層也能有這樣的決心,全球器官移植領域會變得更好。德爾莫尼克認為,中國在器官移植基礎工作方面的努力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例如在去年專門為器官運輸設立了“綠色通道”。

  黃潔夫為“中國模式”總結了6個特點,他表示,中國模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政府高層領導的決心和承諾,沒有這種決心,改革是很難成功的。此外,全社會對器官捐獻觀念的轉變也是“讓生命在陽光下延續”的重要推動力。

  弗雷澤認為,中國已經向世界證明,其有能力成為該領域的世界領導者,國際社會不應為此擔憂。“我們對中國在該領域的作用充滿信心,它將堅定地領導全球打擊器官販賣事業。”不過,黃潔夫強調,中國現在應該發揮的是“引領作用”,而非成為領導。

  當日,泰禾集團向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捐贈1億元,用於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救助、移植管理分配系統開發以及移植醫學研究工作。這筆捐款也是中國器官移植領域最大單筆公益捐款。

  據悉,8位外國專家還將前往昆明,參加本月5日舉辦的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移植工作會議。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