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安倍這只鷹插上了幾根鴿的羽毛

2017年08月04日 16:02:2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安倍內閣星期四完成改組,這算是他為延長自己首相壽命的“壯士斷腕”之舉了。稻田朋美等水準很低、“總説漏嘴”的鷹派親信都被他逐出內閣,自民黨中的鴿派人物被委以重任,被認為是“知華派”的河野太郎還成為新外相。按照日本政壇的通常邏輯,換一批閣僚總能把支援率至少短時間內往上拉一拉。

  不過那些換下去和換上來的人雖然也都叫“相”,他們實際上都是“僚”,真正的“相”只有他安倍自己。日本政治會從鷹派路線朝著鴿派路線就此轉向嗎?真是很難説。安倍骨子裏就是一隻鷹,如今他翅膀上插了幾根鴿的羽毛,但眼神、嘴角還有叫聲,仍流露著原來的基因。

  安倍這一次執政歷時5年,給日本政治打下的烙印大概比他好幾屆前任加起來還要多。日本曾經很溫和,左右逢源,如今變得“敢愛敢恨”,對美投懷送抱,與中國顯得勢不兩立。安倍似乎很拉風,經常像遏制中國崛起的旗手一樣,他的公開目標是改變日本和平憲法,其他所有一切都是路過的風景。

  幾名閣僚説錯話和兩個學園醜聞,把他的支援率一下子拉到慘不忍睹的百分之二十幾,其中重要原因是日本公眾對他本人的鷹派路線厭倦了。不錯,安倍成功挑起了日本的民族主義輿論,營造了厭中情緒,但是挑動對立的領導者最後是會被反噬的。

  當安倍領導的日本與中國對立時,輿論只能支援他。然而日本民眾很多時候的真實態度是不安和無奈,只是集體自尊幫著安倍的強硬路線佔了上風。然而一旦人們在這種強硬路線的盡頭看不到希望,就會逐漸聚集失落,甚至是惱怒和無名火。慢慢的,換一種國家路線的願望就會借著意想不到的機緣抬頭。

  菲律賓、韓國等在不同程度上展現這樣的鐘擺。日本方面仍然板著臉,維繫著對華強硬的面子,但安倍所代表的與中國對抗到底的那種意志已經在動搖。

  日本當下的戰略站位無疑是最糟糕的。它對美國的效忠沒有換來尊嚴,特朗普政府對日本的頤指氣使可謂是幾十年來華盛頓向東京擺出的最大的譜。東京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選邊站嚴重矮化了自身,它完全失去了借助中美一方平衡另一方的能力,國家的戰略空間大大萎縮。

  日本經濟的表面增長基本是量化寬鬆搞出來的,很虛。過去5年中,中日力量消長的大趨勢繼續強化,才是真指標。日本的未來更加黯淡,經濟看來只能維持,國家發展的戰略性動力越來越微弱。

  在中國崛起勢不可擋的時代,安倍帶領日本做出了錯誤的地緣政治以及心理上的自我定位。東京真的是要把自己放在中國崛起的對立面,做得比美國還要決絕,從而把自己逼進戰略死衚同。日本的國運如果只能建立在中國受到遏制的基礎上,那麼它這場逆風球就註定要從開球的哨聲一直踢到終場了。

  安倍新內閣是否延續安倍之前的路線將由時間來檢驗。有一種可能性是,日本社會的集體理性終會回歸,形成對安倍的鉗制力,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安倍本人。中日的地緣政治競爭可以是“最深刻的”,也可以是最虛幻的,全看日本的精英們想這個問題時多喝了幾杯酒,還是多喝了幾杯茶。

  下一頁   [延伸閱讀]   安倍改組內閣一眾老臣重出江湖 日媒:派閥均衡再次甦醒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