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在“全面”視野下看待中美經貿合作

2017年07月23日 08:56:4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根據兩國元首漢堡會晤達成的共識,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于7月19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本輪對話就中美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和一年計劃、全球經濟和治理、宏觀經濟政策和金融業、農業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達成了廣泛共識。

  當然,一次對話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分歧和差距也在所難免。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中美經貿合作”再度成為熱點。對此,應具有戰略和長遠眼光,需秉持負責任和建設性態度。

  第一,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中美經貿關係這艘大船正行駛在正確的航道上。中美互為最大貿易夥伴國和重要投資來源地,同時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兩國合作搞好了,不僅造福兩國人民,也惠及世界。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

  第二,中國的發展進步具有可預期的確定性,這為各國與中國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日前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上半年GDP增速6.9%,超出預期,全面向好。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調高了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的深入貫徹落實,中國經濟結構必將日益改善,發展動力後勁必將更足。

  第三,中國市場的成長性不可限量,中美經貿合作前景極其廣闊。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這必將給世界也給美國帶來巨大機遇和利益。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時,即提到一組重要數據:未來5年,預計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商品,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作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美國從中可以得到的利益不言而喻。

  再往深一層看,中美經貿關係的背後是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特點是相互依存,路徑是優勢互補。中美關係尤其中美經貿合作發展,需要一個一個機制來保障、一件一件事地去落實。其中,建立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機制是習近平主席同特朗普總統海湖莊園會晤達成的重要成果,是兩國元首把握中美關係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這一決策自一公佈便備受矚目,而首輪對話更是世界焦點。

  “中美全面經濟對話”重在“全面”。在一個“全面”的合作框架中,中美經貿合作不僅是貨物貿易,還有服務貿易等;中美經濟關係也不僅是貿易關係,還有投資以及伴隨文化教育等交流的經濟關係。

  在“全面”視野下,看逆差就不能只看貨物貿易。如在投資領域,去年中國對美國的非金融投資高達456億美元,不僅比前年增加將近兩倍,而且超過去年美國對華投資1倍;中國最近10年對美投資,幾近美國過去30年對華投資的一半。按此趨勢,中美雙邊累計投資10年內有望持平。中國日益增長的對美投資對美國經濟復蘇和就業增長所帶來的正能量,有目共睹。

  再看文教與旅遊領域,中國每年給美國旅遊業帶來超過200億美元的收入,中國留學生則給美國教育産業帶來另外上百億美元的年收入,這些都遠超美方當前給中方帶來的收益。考慮到當下中國每年到美國的旅遊人數只是大陸出國出境人數的約2%,以及大陸總人口的約2‰,維護一個良好的中美合作環境還將給美國帶來何等潛能,可想而知。

  本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雙方同意為縮小貿易逆差進行建設性合作。縮減逆差需要過程,也需要相向而行。如在促進高技術産品貿易方面,雙方都應作出更大努力。由於對華存有疑慮,美國對諸多中國感興趣的技術和商品設下重重阻攔,這是目前中美經貿不平衡的很大原因。對此,美方應有正確認識並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發展中美經貿合作、中美經濟關係、中美關係,不僅要著眼當下,更要放眼未來。中美兩國應攜手努力、相向而行,促進中美經貿合作和經濟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進而確保把中美關係搞好。

  (作者沈丁立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