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華僑華人登上“雙創”新高地

2017年07月12日 09:06:4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非常有成果!這兩天已經有10多家風投公司主動和我聯繫了。”第四屆“華創杯”創業大賽三等獎獲得者王強一見到本報記者,就興奮地感慨:之前他的創業項目在産業化方面遇到不小的困難,而在剛剛落幕的華創會上,不少潛在合作夥伴紛紛向他投來了“橄欖枝”。

  在華創會中受益的不止王強一人。7月8日至9日,第十七屆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洽談會(簡稱“華創會”)在湖北武漢舉行。本次華創會以“萬僑創新,發展共用”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余名海內外代表參會。

  多元平臺吸引新鮮面孔

  自2001年首次舉辦以來,由國務院僑辦、湖北省政府及武漢市政府共同主辦的華創會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2萬餘名,引進外資總金額2800多億元,創辦僑資企業4000多家,已然成為華僑華人發展事業、展現抱負、回報祖國的堅實舞臺。

  本屆華創會成果尤其豐碩。據悉,僅在7月8日舉行的華創會重點項目簽約儀式上,與會的各方代表就簽約了30多個項目的合作協議,涵蓋生物醫藥、現代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産業的産學研結合和人才引進成果。

  “經過各方共同努力,華創會已從最初參與者寥寥的創業成果報告會,逐步發展成為集華創大會、華創大賽、華創學院、華創基金、華創基地為一體的引資引智創新創業的綜合體。”如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所説,過去16年間,華創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規模日益擴大,而且平臺更加豐富多元,其包含的品牌影響、激勵機制、金融扶持、服務培訓等環環相扣、功效疊加,效果遠超最初預期。

  “華創杯”創新創業大賽就是近年來從華創會衍生而出的一項重要活動,今年已是第四屆,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1個項目參賽。

  “現在,國內的創業氛圍非常濃厚,併為從國外回來的技術提供了很多平臺支援。”本屆“華創杯”創業大賽三等獎獲得者、紐西蘭華僑袁藤子告訴本報記者,她回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自己和朋友的創業項目參加“華創杯”,希望借此將在國外研發的牛奶保鮮技術帶進中國市場。

  在參加本屆華創會的代表中,70%都和袁藤子一樣,是新鮮面孔。隨著國內創新創業環境日漸成熟,越來越多海外華僑華人選擇回國加入這股浩浩蕩蕩的浪潮之中。

  完善服務增加成功機會

  雖然華創會只有短短兩天時間,但其背後是一條日益完善的引資引智服務鏈條。其中,僑夢苑是一個尤為突出的節點。

  在去年的華創會上,與會代表共同見證了湖北“僑夢苑”正式揭牌,落戶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短短一年之間,這裡已經聚集僑資企業4000余家,企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大關。

  近日,記者走進湖北僑夢苑的華僑華人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看到寬敞明亮的大廳內,人頭攢動,辦理各類事務的諮詢服務櫃檯一目了然,自助設備一應俱全。

  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不動産業務登記、企業開辦、出入境手續是入駐僑夢苑的華僑華人最常辦理的幾項業務。過去,因為手續繁瑣,他們往往需要花費1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如今,電子化、系統化、數據化、智慧化的服務讓他們在10多分鐘之內就能輕鬆完成。

  這只是華僑華人在僑夢苑中享受便利的一個小小畫面。作為在湖北“僑夢苑”第一個落地的中美合作創業創新項目的負責人,中美創新中心總裁、美中合作委員會會長范波告訴本報記者,過去海外人才回國創業,往往只能和國內的機構或個人點對點對接,而僑夢苑搭建的平臺實現了點對面的接洽,同時還創造了一個硬體、軟體都很齊全的創業環境,這些都將增加華僑華人創新創業的成功幾率。

  不僅是湖北僑夢苑,在北京、天津、廣東等地落戶的其他15個僑夢苑,同樣已經成為萬僑創新的核心載體和僑資僑智綜合發展的平臺。

  對於袁藤子、王強這些年輕的歸國創業者而言,國內優惠到位的資金支援、政策支援、人力支援不僅是加速器,也是定心丸。“武漢市政府為我們提供了一筆100萬元的啟動資金,這對我們的前期發展非常重要。”王強説。

  以僑引外增添國際元素

  在本屆華創會上,參會代表除了人數創歷史新高之外,還有一個新變化格外引人注目——相當一部分是外國代表。其中,不僅有作為重磅嘉賓的3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商界精英。

  裘援平介紹,隨著華創會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以僑引外”的項目顯著增多。海外華僑華人在回國實現創新創業夢想的同時,日益重視發揮自身橋梁作用,為國內的創新創業浪潮注入更多國際元素。

  范波就是一名熱心的海外“招商大使”。在最近幾屆華創會中,他邀請多名外國專家前來參會。此外,在他的牽線下,湖北“海外僑夢苑暨光谷休斯敦創新中心”首期還與“影響全球的世界十大孵化器之一”休斯敦技術中心建立合作,使美國的創新企業、人才和成果能夠直達武漢光谷。

  “我希望可以憑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和資源,助力國內打造一個更具國際化的創新創業平臺。”范波説。

  美籍華人企業家、美國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理事曾憲章同樣看好“以僑引外”的前景,直言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在引外方面,華僑華人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他們在海外生活多年,對國外的人才情況更為熟悉,也能更好地向外國創新創業者介紹中國的環境。”

  對此,裘援平也在會上表示,要在現有基礎上,發揮“以僑引僑、以僑引外”的聯動效應,增加海外分會場和聯絡點,與國際創新中心和世界頂級孵化器對接,搭建中外科技交流合作平臺,疏通與外國科學家和科技企業合作渠道。“華創會已經成為助力廣大僑胞事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期待將其打造為‘全球創新資源要素洼地’和‘國際創新創業高地’。”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