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七組織要求歐盟停止中歐人權對話 專家:再次刷存在感

2017年06月20日 08:10:4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人權觀察”組織19日在其網站發文稱,連同該組織在內的7個人權組織要求歐盟取消即將舉行的中歐人權對話,並暫停這一交流機制直到中國的人權狀況出現真正改進。“德國之聲”稱,歐盟與中國的人權對話自1995年開始,兩年一次。今年的中歐人權對話將於6月22日至23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山東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教授李道軍1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這些人權組織一直熱衷於緊盯中國遺留的歷史問題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於中國的改變和發展從未給予積極的回應。阻止中歐人權對話不過是他們再一次刷存在感,試圖攻擊中國的人權事業。

  這些人權組織稱,6月1日至2日的中歐峰會上,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均未在公開場合批評中國“惡化的人權狀況”,也沒有要求中國釋放包括歐盟公民在內的“政治犯”;6月15日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因為希臘反對,歐盟首次沒有發表批評中國人權的聲明。有組織稱,中歐人權對話已成為歐盟避免與中國在其他高層對話中提及棘手話題的“擋箭牌”。

  路透社等媒體18日報道稱,歐盟原計劃發表聲明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但遭希臘阻止,可能與中國和希臘的巨大貿易額有關。有匿名歐盟外交官批評稱,希臘這一行為是“不光彩的”,尤其是在歐盟剛剛批准對該國的緊急貸款援助、避免該國債務違約後。英國《衛報》18日引述希臘外交部官員的解釋稱,“我們從原則立場出發做出了決定,歐盟和中國即將舉行人權問題對話,我們認為這是解決問題更加有效和具有建設性的方式”。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一直主張各方應就人權問題開展建設性對話與交流,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或借人權問題干涉他國內政和司法主權。他表示,我們對有關歐盟國家堅持正確的立場表示讚賞。

  李道軍表示,中歐人權對話從來都不是歐洲對中國人權事業的審判,而是主權國家坐下來,大家心平氣和地談各國發展中的人權問題,通過溝通、研究、分析,提出建設性意見。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人權事業取得很多成績,比如在立法方面,但是我們也不回避問題。人權對話就是發現差異,謀求共識。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