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共用經濟,未來版圖有多大?

2017年06月07日 08:54:2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紐約時報》網站日前一篇文章關注了中國的共用單車。報道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自行車被汽車取代,昔日自行車王國不再;今天,中國民眾正重拾對自行車的喜愛。共用單車因其方便、價廉、環保,成為不少人短途出行的首選,也成為共用經濟深入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典型事例。

  共用經濟指的是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對使用權進行臨時性轉移,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亦可從中獲益。過去,鄰里家互相借個家什,算是原始的共用;後來,租個婚紗禮服、搭個便車,共用經濟漸漸萌芽。隨著網路的發展,共用行為變得無處不在:從分享文字、圖片到共用房屋、汽車,共用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共用的概念也越來越熱。

  是什麼把共用經濟推到了風口上?首先,移動物聯網的發展是共用經濟成長的沃土。智慧手機讓共用經濟有了強大的平臺,共用資源的屬性、位置、價格一目了然;移動支付的普及,不僅讓小額支付變得簡便,其背後的信用體系也承擔了部分押金的功能,讓共用經濟的運作更有保障。

  其次,閒置物品和資源獲得最大限度的使用,以較小代價獲取較大便利,共用經濟這種與生俱來的雙贏理念,使其借助網路大行其道。2016年裏約奧運會期間,愛彼迎同裏約奧組委簽訂了合作協議,這是奧運史上首個共用經濟型公司成為官方住宿合作夥伴,此舉不僅為當地家庭增加了收入,還為外國遊客提供了便利。

  此外,隨著“千禧一代”逐漸成長為消費的主力軍,這些自小就浸染在網際網路、電商等環境中的年輕人,助推了共用經濟的快速成長。據統計,優步今年2月的估值一度達到700億美元,愛彼迎今年3月的估值達到310億美元。中國的ofo小黃車作為全球最大的共用單車平臺,估值為20億美元。有預測稱,到2018年,全球共用經濟規模將達到5200億美元,中國共用經濟市場將達2300億美元。

  共用經濟的未來版圖到底有多大?有媒體列出了最“吸金”的9大模式:以優步、小黃車為代表的共用出行和以愛彼迎為首的共用空間位列一、二,此外,金融、美食、醫療、公共資源、知識教育等,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眼看著充電寶、籃球、雨傘都成了共用目標,有人甚至放言,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未來80%的行業都將被共用經濟所改變。

  隨著共用經濟的迅速增長,未來硬體設備將日益趨同且廉價,服務的價值會不斷凸顯,消費者對服務體驗的要求會愈發嚴苛。長遠來看,服務升級、建立與完善同用戶間的信任機制,將是決定共用經濟能否穩步發展的一大要因。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