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中菲南海雙邊磋商敲響“開臺鑼” 中方官員:意義很重大

2017年05月20日 09:04:5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19日下午,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在中國貴州省的貴陽市拉開帷幕,中方代表團主席、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菲雙邊磋商機制的重啟標誌著兩國把南海問題重新帶回了雙邊溝通軌道,“意義很重大”。據此前媒體報道,2012年中菲在黃岩島對峙後,兩國之間的磋商一度中斷。

  “五、四、三、二、一,咣!”當天下午3時許,分別擔任兩國代表團主席的中國副外長劉振民和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在中外媒體面前一同敲響了標誌著磋商機制啟動的“開臺鑼”,意在希望中菲對話能“開一個好頭”。據兩國在會議後發佈的聯合新聞稿稱,中菲雙方都同意將這個磋商機製作為雙方建立信任措施和促進海上合作與海上安全的平臺,每6個月在兩國交替舉行會議。

  羅馬納19日下午在會議結束後對《環球時報》記者稱,會議“談及了多個敏感議題,但這正是雙邊磋商機制的目的所在:討論有爭議的話題,同時推動那些不存在爭議的議題取得進展。”

  羅馬納對媒體表示,會議談及了南沙群島、黃岩島、南海仲裁案、菲律賓捕魚權等多個敏感議題,“幾乎沒有什麼議題沒被涉及”,但雙方並沒有對此做過多糾纏,而是將其放在雙邊關係的大背景下進行討論。“這是一次極好的首次會議,因為(雙方)直率且坦白。同時,所有(討論)都在一種非常友好的基調下進行。我們討論了分歧,但也在尋求海上合作方面達成了共識。”

  “會談氣氛不錯,雙方對各方面的問題都深入、坦誠地交換了意見”,劉振民在會議中途休息期間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雙邊磋商機制建立後的第一次會議,“重在交流”,“中菲間的問題存在了多年,尤其是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困難,雖然問題沒法通過一次會議解決,但這個機制要繼續運作下去,這對兩國通過雙邊渠道妥善處理南海問題、維護雙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9日介紹説,該機制是副外長級,由來自中菲兩國外交部和海上事務負責機構的相同數量的官員組成。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胡佚19日告訴《環球時報》,考慮到這是機制建立後的首次會議,雙方肯定觸碰不到島嶼歸屬和海洋劃界等敏感問題。現實的路徑是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先從增信釋疑做起。此次磋商開了個好頭,但今後的對話談判註定將十分艱難,而且可能充滿荊棘,因此雙方都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勇氣。

  據了解,中菲已商定機制的第二次會議將於2017年下半年在菲律賓舉行,具體時間和地點將通過外交渠道商定。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代帆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南海問題非常複雜,雙方都面臨各種壓力,尤其在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內部的爭鬥或許會降低中菲在南海問題上達成戰略和解的可能性,“要最終達成某種協定性的文件,還需要長期而有耐心的博弈與互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