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菲律賓特派記者 白雲怡】在抵達馬尼拉的第一天,《環球時報》記者來菲律賓前的顧慮就被一家餐廳的服務生法蒂瑪小姐打消了。這位20歲出頭的姑娘在得知記者來自北京後,輕輕地驚呼了一下,笑著説:“那很遠,不是嗎?”隨後又羨慕地嘆了口氣:“我也想去中國旅遊,聽説那裏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尤其是北京。可是去中國太貴了,我得攢很多錢。”
不只是法蒂瑪。事實上,記者在菲律賓期間所接觸到的每一個人,在得知記者的中國身份後都沒有表現出任何激烈的情緒,而是非常親切和藹地相處,提供幫助,儘管其中一些人也會表示,他們對中國依然有一點“不信任”。在馬尼拉街頭采訪時,當記者向當地人問及對中國的印象時,不少菲律賓人會聳聳肩,然後説:“中國,嗯,還行吧。”而當記者再度追問時,他們才會説出自己更真實的想法,如“我們兩國之間在海上有矛盾,‘西菲律賓海’是我們的,你看它離菲律賓那麼近,離中國那麼遠”。還有一些民眾説報紙上説了,“國際法庭已把這片海域的主權判給菲律賓,中國應該承認”。
大多數時候,疑慮也僅此而已,受訪者並不認為這會導致什麼太嚴重的問題。在採訪期間,也有很多菲律賓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己對中國印象不錯,認為菲中之間有著“長久友誼”。50多歲的商店店員塞爾索説:“我覺得現在兩個國家之間的問題正在解決。我們和中國有著長久友誼,很多年前中國人就陸續來到菲律賓,他們在這裡做起生意,讓我們有了很多工作機會。”
“目前菲律賓人對中國的印象仍相對複雜,民眾對美國和日本的好感遠遠超過對中國的信任。不過,越來越多的人想法正在慢慢轉變。”菲律賓GNN電視臺主持人、中菲關係研究學者張興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菲民眾對中國信任度上升的轉捩點是去年10月杜特爾特總統訪華,菲中領導人握手讓很多人對兩國關係的升溫有了更多期待,而杜特爾特在菲律賓為中國所做的一系列‘正面宣傳’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馬尼拉的計程車司機詹姆斯 沃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菲律賓和美國的關係一直很緊密,但杜特爾特總統認為,美國太遠了,為什麼我們要去尋求一個那麼遠的國家的幫助,而不和離我們更近的中國鄰居搞好關係呢?雖然我們有海上爭議,但沒人希望打仗,分享可以讓我們和鄰居都更富裕。他常常這麼對我們説。我是總統的支援者,也認為他説的很有道理,所以在這一點上我會繼續支援他。”
《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學者普遍認為,儘管有些勢力一定會繼續尋找一切可以攻擊中國的藉口,但從中長期看來,中菲兩國之間的合作一定會越來越緊密,也會達成很多普通民眾都能看到和感受到的成果,在這些成果慢慢落實的過程中,菲律賓民眾對中國的好感也會逐步上升。不少民眾都知道中國可能要在馬尼拉投資修建的兩座大橋,還有在3號線輕軌上即將運作的中國列車,他們對此十分期待。
誰在操縱民眾觀點
媒體與智庫愛搞“高級黑”
馬尼拉維護公共安全的工作人員尤金和《環球時報》記者説了這樣一句話:“至少從看到的新聞來説,我不太信任中國,很多報道説中國的戰艦、船隻經常會侵犯我們的島嶼。”“從新聞來説”,這句話讓記者不由得思索:是菲律賓人真的很在意南海爭議,還是其他什麼力量在操縱他們的觀點?
在採訪菲律賓一體化發展研究學會主任李棟樑時,記者似乎找到了答案。李棟樑的秘書正好抱著一疊報紙走進辦公室,他隨手翻看了幾下,隨即招呼《環球時報》記者:“你看看,全都是罵中國的。”仔細一看,擺在最上面的剛好是《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和《菲律賓星報》,這兩份英文報紙頭版一篇説的是“中國軍艦騷擾菲漁民”,另一篇為“中國挑戰菲國防部長的飛機”。李棟樑感嘆道:“菲律賓大多數媒體,説他們一天抹黑一次中國可能有點多了,但兩天抹黑一次肯定就説少了。”
在這位中菲關係學者看來,大部分菲律賓國內媒體都扮演了“反華力量先頭兵”的角色,因為它們的背後常常有美國的存在。“據我所知,《菲律賓星報》有70%的美國股份,《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也有30%。此外,版面上的很多評論文章也是美國付錢找一些評論員寫的。”《環球時報》記者還了解到,在菲律賓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區域,民眾基本靠聽廣播了解外部資訊,但廣播電臺的很多所謂“名嘴”常年接受美國機構的“資助”。
菲律賓部分媒體的涉華報道還慣用“高級黑”的方法。李棟樑舉了這麼一個例子:“菲律賓常發水災,災難過後往往會接到外國的援助。有一次,中國給的錢沒有美國多,媒體就紛紛以此為角度,給人以中國捐錢捐得少的感覺,但其實我們怎麼可以在別人幫助我們的時候還嫌多嫌少呢?後來又有一次,中國給的援助比美國多,但媒體卻在刊登中國援助的新聞時特意選擇了一張中國人拿著一張‘支票板’交給菲律賓人的照片,很正式但也很嚴肅,而在報道美國援助時,卻選擇了很多美國外交官抱著孩子,還有和災民一起吃難民飯的照片。我們都知道這其實就是一種‘秀’,但普通老百姓看到這樣的照片對比,自然就會對美國的好感更多。”
和媒體一唱一和的是一些當地的“親美”智庫,它們正是大多數反華評論文章的提供者,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家名為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智庫,和大名鼎鼎的美國智庫CSIS同名。張興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家菲律賓的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基本上算是菲律賓所有反華勢力的‘大本營’。在南海問題上,就是他們炮製了許多有關仲裁和航行自由的所謂研究報告,並向其他本土智庫提供。我認為CSIS就是一個美國軍事工業混合體的輿論工具,他們所謂的‘消息人士’或‘首席學者’幾乎每天都在菲律賓的電視、報紙和雜誌上散佈反華言論。”
“反華勢力這麼喧鬧,中國對菲公共形象打造的力度也要更大。”《菲律賓星報》專欄作者李天榮如此建議。他解釋説:“菲律賓雖然不是亞洲最大的國家,但卻是這個地區最吵鬧、最高調的國家。倘若她將你視作敵人,很快就會吵嚷到全世界都知道,但倘若她將你視為朋友,整個東南亞又到處都會傳播著你的正面新聞。從某種意義上説,菲律賓人對中國的看法,會影響到中國在整個東南亞的國際形象。”
菲反華勢力都是誰
前防長:“滾去你的中國!”
提到菲律賓的CSIS,就不得不説説菲律賓前外交部長德爾羅薩裏奧。據《菲律賓星報》專欄作者李天榮介紹,這位前外長在退休後成了菲律賓CSIS最“忠誠”的主顧,不僅經常雇傭CSIS的“智囊”們為自己創立的“研究學院”寫文章,甚至還親自上陣,公開發表反華言論。
如果説菲律賓部分媒體和智庫是在以“高級黑”的方式抹黑中國,那麼以德爾羅薩裏奧為代表的一批“反華派”官員基本就是直白地攻擊中國了。4月下旬,就在《環球時報》記者在菲律賓採訪東盟峰會期間,這位前外長還專門舉辦了一個“論壇”,並公然向眾多記者宣稱,“中國的違法行為已成為南海地區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德爾羅薩裏奧專門挑東盟領導人峰會召開前發表這樣的言論,給杜特爾特和其他國家領導人施加政治壓力的目的十分明顯。
李天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和德爾羅薩裏奧一夥的‘反華派’官員代表還有菲最高法院陪審法官安東尼奧 卡皮奧,他也是菲律賓最喜歡批評中國的人之一。為什麼這些官員會反華?一方面是他們深受美國影響,對中國真的不信任不喜歡,比如德爾羅薩裏奧就擁有美國綠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希望借此打擊現任總統杜特爾特。”李天榮説,最近在中國問題上“跳”得最高的菲律賓政客大多都是杜特爾特的政敵,他們希望利用“民眾對中國的憤怒”來消耗他的政治資本。
“杜特爾特是一個很難找到弱點的對手:你沒法拿他的支援率説事,因為他在民眾間非常受歡迎;沒法拿貪污去攻擊他,反對派找了很久也沒拿到證據,而且他穿著行事都很樸素,老百姓也不信他貪污;也不能説他沒能力,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對很多事情都處理得不錯。所以現在他的政敵們主要就拿兩件事做文章:一是批評他的禁毒政策,另一個就是攻擊他是中國的傀儡,和中國有私下交易,出賣菲律賓。”李天榮説。
菲律賓軍隊是另一個反華傾向較為明顯的群體。在今年3月鬧得沸沸颺颺的“賓漢隆起事件”中,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甚至不惜與自己的政治盟友杜特爾特唱反調,稱中國正在賓漢隆起尋求潛在的潛艇安置點,並派出軍艦前去巡航。
菲律賓軍隊中最出名的反華人物是菲前國家安全顧問戈雷斯,他最為外界所關注的行為是2013年召集過一次“西菲律賓海聯盟反華大遊行”,儘管這次行動最後響應者寥寥,後來還被爆出“拿錢雇人參與活動”的醜聞,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戈雷斯繼續在社交媒體上、在演講中到處公開責罵中國。和戈雷斯有過幾次接觸的張興萬説:“我曾和戈雷斯當面辯論過有關中國的話題,因為辯不過我,他竟然氣急敗壞地向我大喊大叫説,‘滾去你的中國吧!’”
對菲律賓軍方的表現,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陳慶鴻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幾十年來菲律賓軍隊和美國一直是鐵桿盟友,菲律賓被殖民時期兩者一起抗擊日本,獨立後美國駐軍也承擔了菲律賓大部分對外防務,菲本國軍隊反而僅執行一些國內打擊分離組織的任務。而在‘9 11’之後,菲軍隊更是以反恐之名從美國接受了大量經濟援助與軍事培訓,産生了大批親美軍官。總體來看,菲律賓軍隊和美國根深蒂固的關係很難因為總統的更換而被撼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菲律賓華裔參議員張僑偉曾公開表示,杜特爾特政府必須用仲裁案來對抗中國,並應“在國際法律機構面前採取行動,對中國在西菲律賓海的進一步侵略行為提出異議”。據接近張僑偉的菲律賓華人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張僑偉可能有在菲政界競選更高職務的願望,因此需要借此來積累政治資本與名望,“而且作為少數族裔政客,他需要比一般人表現得更為反華,才能顯現出他對菲律賓的‘忠誠’”。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