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中國新能源車企面臨慘烈競爭 專家:90%新企業會死掉

2017年04月24日 14:31:34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英媒稱,中國對於新能源車的扶持和補貼以及技術的逐步完善使得電動車成為外界打破汽車行業壁壘的最佳入口,大量社會資本正洶湧而入,爭相打造新品牌。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電動車領域仍將經歷大浪淘沙,僅有少數企業能夠最終勝出。

  私家車將成電動化下一個爆發點

  據路透社4月20日報道,19日開幕的上海國際車展上,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最大亮點之一,除了通用、奧迪、比亞迪等老牌車企推出新款車型外,蔚來、前途等五家初創企業的新産品亦登臺亮相,一併接受外界評判。

  報道稱,美國知名電動車企業特斯拉雖然年銷售僅10萬輛左右,但其市值已近500億美元,曾一度超越通用,成為北美最大市值車廠。麥肯錫汽車及組裝諮詢業務亞洲區負責人高旭表示,特斯拉的成功對於非傳統車企都是一個鼓勵,這也是吸引大量資本雲集電動車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還解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其增長潛力及車企盈利能力讓新企業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且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於電動車的扶持政策力度很大,不少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來吸引電動車項目落地,對於初創企業而言,亦具有很大吸引力。

  去年中國新能源車銷售逾50萬輛,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國內領先的新能源車企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車展新聞會上表示,“電動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下一個爆發點,會在哪?毫無疑問,將是私家車。”

  報道稱,本次上海車展的五家汽車業新軍亦將其産品定位於乘用車,且大多為中高端車型。

  資本跨界涌入電動汽車領域

  報道稱,電動車的興起,降低了整車製造的門檻,這成為大量資本進入整車領域的最大驅動力。

  瑞銀亞洲汽車行業主管侯延琨近期表示,按照傳統汽車製造模式,一家汽車公司在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研發投入至少在20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若是新車型沒有200萬輛銷量,研發成本將無法攤銷。而在電動車領域,電池等核心部件都可以買到,所以整車廠無須投入大量研發費用,成本分攤的盈虧平衡點可能由此下降至10-20萬輛。

  “你的研發費用、推廣費用,基本上10萬、20萬(銷量)就可以打平,這就給很多創業者看到了機會,而且還是市場空間巨大。”他説。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