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聽俄學者講莫斯科如何反制薩德

2017年04月17日 08:58:15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 李艾鑫】美韓執意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讓東亞局勢平添幾分緊張。儘管部署方一再聲稱“只針對朝鮮”,但並不能掩蓋其背後的動機。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日前接受俄媒採訪時直言:“我們與中國夥伴始終一致反對五角大樓的這一危險選擇。”俄羅斯方面怎麼看“薩德”?中俄能一起做些什麼?《環球時報》記者專訪了莫斯科卡內基中心高級研究員、亞太地區項目負責人亞歷山大加布耶夫(中文名陳寒士)。

  環球時報:美韓部署“薩德”對俄羅斯而言具體意味著什麼?

  陳寒士:從狹義的技術層面講,“薩德”對於俄羅斯是個小問題,因為它影響不了俄美間的戰略平衡。“薩德”的雷達探測範圍能夠超出朝鮮而覆蓋俄羅斯部分領土,但探測不到俄軍事敏感地帶,因為俄羅斯的主要核武基地位於西伯利亞的其他地區。

  莫斯科真正的擔憂是,安全和情報界認為,“薩德”是美國完成其全球反導系統的關鍵部分,其中包括該系統在東歐、日本、阿拉斯加及如今韓國的部署。美國的這項部署有章可循,其合理解釋為——華盛頓正在努力完成其導彈防禦系統,以達到面對俄羅斯的潛在攻擊,美國領土依然安全無虞,從而最終影響兩個超級核大國之間的戰略平衡。

  環球時報:“薩德”入韓是奧巴馬時期確定的,就您的觀察,特朗普政府在此問題上是否與上屆政府完全一致?

  陳寒士: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特朗普政府改變它的可能性不大。近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國仍然致力於“薩德”的部署。鋻於朝鮮不斷地試射導彈,以及有情報評估平壤能夠開發出打到關島、夏威夷甚至美國西海岸的導彈,美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管。

  “薩德”可以防禦來自朝鮮的攻擊,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向韓國人和美國人展示美國政府對來自平壤威脅有積極有效的抵禦之道,美國有能力保護其盟友和國民不受恐嚇。部署“薩德”的直觀效果對於美國政客來説要比評估其長遠的風險更為重要。

  環球時報:俄聯邦委員會國防與安全委員會主席維克托奧澤羅夫曾表示,美國在韓部署“薩德”違反美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中關於兩國戰略平衡的條件,俄羅斯可以退出該條約。俄羅斯有可能退出嗎?

  陳寒士:該條約是維持俄美戰略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上核武器最多的兩個國家,俄美擔負著特殊的國際責任,而且到目前為止都表現出了在核問題上冷靜和負責的態度。但隨著克裏米亞問題和烏克蘭東部戰爭的爆發,俄美關係在2014年急劇惡化,《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成為維持俄美雙邊關係正常運作僅存的支柱。

  俄羅斯退出該條約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退出條約對俄羅斯不利。長遠看,莫斯科沒有足夠的資金在維持宏觀經濟穩定的情況下進行昂貴的軍備競賽。儘管俄羅斯在近期的敘利亞戰爭中展現了實力,但俄領導人知道,在常規武器方面俄羅斯還不能和美國及其盟友北約抗衡。核力量是保障俄羅斯長期安全的唯一有效途徑,因此,維持與有威懾力的核國家間的平衡對莫斯科至關重要。

  環球時報:應對“薩德”,俄羅斯的工具箱裏還有什麼?

  陳寒士:我會期待俄羅斯與中國開展更多的外交活動,並形成專門針對美國全球反導系統的夥伴關係。另外就是純粹的軍事措施,比如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部署更多的“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導彈。這也是俄羅斯在加裏寧格勒地區對付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的方式。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俄中有可能在哪些領域合作以反制“薩德”?有分析稱中俄可以建立一個基於上合組織的統一導彈防禦系統,該建議是否可行?

  陳寒士:我不認為建立這樣一個共同導彈防禦系統可行或可能,主要障礙是上合組織成員間缺乏信任。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後,共同的防禦系統將更不現實。即使關係緊密,涉及這個問題時依然會有摩擦,比如俄羅斯試圖建立的聯合地區防空系統就遇到麻煩,因為白俄羅斯不願意讓俄羅斯在它的領空有更多操作控制權。建立一個中俄聯合反導系統也不大可能,因為那將意味著中俄兩國變成盟友,而至少到目前為止,兩國還沒有考慮過成為盟友的可能性。

  更現實的選擇是,增加莫斯科和北京之間關於“薩德”及美國在東北亞軍事存在的情報共用,以及進行像2016年5月舉行的那種中俄聯合軍事演習。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