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後拉登時代“基地”四大疑問 誰是下一個恐怖教父?

時間:2011-05-03 08:46   來源:新京報

  1 “基地”被毀了嗎?

  拉登完了,“基地”沒完

  分析認為,儘管拉登是“基地”始創者,但如今的“基地“早已鬆散無組織,拉登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各地的“基地”分支受拉登之死的影響不會很大。

  《紐約時報》評論稱,拉登死了並不意味著“基地”不復存在。二號人物扎瓦希裏一直在該組織扮演關鍵的角色。評論説,“基地”目前也已經是一個鬆散的網路,而非嚴密的組織。拉登之死對世界的其他主要“基地”分支影響甚微,像北非的“伊斯蘭馬格裏布基地組織”,他們才是真正的威脅。該組織可能崇拜拉登,但也有自身的獨立性。此外,葉門的“基地”分支也不會被拉登的死亡所“震懾”。“在2002年到2003年那個時期,如果拉登被擊斃還有重大意義……但現在,拉登的影響力已經式微。”

  觀察人士也指出,911事件以來,發生在歐洲的多起重大恐怖襲擊都是本土醞釀的恐怖主義,它們與拉登領導的“基地”並無直接聯繫,對這些零散和新生的恐怖勢力而言,拉登充其量就是個“精神導師”,他的生死,對這些極端組織不會産生實質性影響。

  2 誰是下一個恐怖教父?

  拉登“軍師”可能接手

  拉登喪生,使這一組織二號人物扎瓦希裏成為接替拉登的最大“熱門”。扎瓦希裏出生富貴之家,從一名富家子一步步走上恐怖主義道路。

  扎瓦希裏1951年在埃及出生。與拉登一樣,他在上層社會長大,父親是藥理學教授,祖父是埃及著名愛資哈爾清真寺的大伊瑪目。1973年,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成立。當時就讀醫科的扎瓦希里加入這一組織。1981年,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成員刺殺埃及時任總統薩達特,301人落網,包括扎瓦希裏。

  他接受庭審,獲判未捲入薩達特刺殺案,卻因非法持有手槍入獄三年。出獄後,扎瓦希裏前往巴基斯坦,參與治療與蘇聯軍隊作戰時受傷的阿富汗士兵。一些媒體報道,正是在那段時間,他與拉登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相遇,開始近30年“合作”。

  分析師説,扎瓦希裏是拉登的“左膀右臂”,同時是整個“基地”組織的“大腦”。律師蒙扎耶特上世紀80年代一度為扎瓦希裏在法庭辯護。他評價:“對拉登來説,扎瓦希裏像是他的大腦。”在扎瓦希裏看來,“基地”應奪取對某個國家的控制權,“如果不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的行動只是小規模騷擾”。

  (新華社專稿)

  3 “基地“分支會如何反應?

  可能促成新一代“基地”

  中東問題專家朱兆一稱,中東北非地區活躍著眾多“基地”組織的分支,在拉登死後,它們可能在短期內頻繁發動恐怖襲擊,以此實施報復。此外,這些目前分散的組織也可能因拉登之死加快團結的步伐,組成一個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基地”組織領導層。

  朱兆一説,拉登並不掌有對所有分支機構的掌控權,更多只是一種精神性聯繫。而拉登之死或許會讓這些分支機構找到主動聯合的理由。此外,一些“基地”分支的少壯派,比如葉門“基地”的奧拉基等,他們可能比拉登更為危險。因為他們在西方呆過多年,熟悉西方事務。奧拉基本人要比拉登更熟悉網路。美國耶誕節未遂劫機案和胡德堡軍事基地槍擊案背後,都有他的身影。

  英國媒體認為,拉登之後,“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可能會繼承拉登的衣缽,不過該分支在葉門也有不利局面。比如葉門地勢狹窄,兩面臨海,和阿富汗相比,戰略縱深不大,一旦遭到打擊,很容易被孤立。

  該媒體也認為,拉登是一個極端化的“個案”,現在“基地”知名領導者中很少有像他這樣充滿激情能凝聚各方力量的人物。該組織也很可能面臨經濟困難,很難再發動911那樣的大襲擊。

  4 拉登死後,巴阿邊境會如何?

  “基地”或襲擊巴全境

  “基地”可能展開的報復行動,不僅將針對美國,巴基斯坦也首當其衝。

  巴基斯坦軍方和政府之所以不願意承認參與了美國的行動,主要是擔心“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報復。巴基斯坦是反恐前線國家,在該國不乏拉登支援者。任何對拉登斃命事件的過分渲染,都會對巴基斯坦政府和軍隊帶來負面結果,增加巴陸軍的反恐壓力,尤其是可能遭致拉登追隨者和“基地”的血腥報復,它們可能會在巴基斯坦全境發動針對政府、軍隊、情報機構和民眾的報復性恐怖襲擊。

  此外,在另一反恐戰場阿富汗,北約軍隊的壓力也將增大。拉登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隱藏了將近10年,拉登斃命對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似乎是喜訊,但對於在阿富汗前線戰鬥的美軍和北約盟軍未必是福音,很可能將是遭遇大規模報復的開始。可以預見今後幾個月,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恐怖襲擊次數將會大幅度上升,巴阿兩國的安全形勢也將繼續惡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