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力圖維持“三角平衡”
自奧巴馬訪問印度的消息發佈後,印度各大媒體對這次“遲來的訪問”甚是期待,紛紛炒作奧巴馬此訪的“特殊性”。《印度時報》10月中旬援引美國駐印度大使蒂摩西 羅伊莫爾的話説:“奧巴馬總統在印度停留的時間將超過此前任何其他國家,這表明印度對美國日益增加的戰略意義。”
印度媒體如此關注這個細節,使人不禁聯想起一年前奧巴馬上任後的首次亞洲之行,當時他訪問了日本、新加坡、韓國和中國。其中,奧巴馬的首次訪華之旅,以及此行傳遞出的美國新政府對美中關係的重視,都令印度方面感到些許不適。為了安撫印度,美國對緊接著于11月22日訪美的印度總理辛格高規格接待,奧巴馬伕婦設國宴進行款待。
中印同為亞洲地區新興大國,兩國複雜的關係使美國無論是在處理美中關係,還是在處理美印關係時,都難以避免外界在解讀時將兩組關係進行對比。奧巴馬政府上臺後更是注意在中印之間維持戰略平衡。但是這一次訪問印度,白宮的一眾幕僚似乎非要讓總統分出個“你高我低”。
美國《華盛頓時報》10月29日披露説,在能夠影響奧巴馬決策的白宮“圈內人”中,圍繞對華政策存在兩派意見。一派認為,美國如要在重大國際問題上與中國合作,就最好避免刺激中國政府。這些官員一直在努力讓奧巴馬在新德里的講話中避免提到讓中國不快的內容,譬如中印領土爭議或者達賴喇嘛。但另一派官員則認為,奧巴馬應該放棄此前奉行的對華政策,恢復布希時期的路線:利用“中國威脅”將印度拉進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
同時,支援與中國合作的人認為,奧巴馬此次訪印應當表明一個清楚的立場,即美國和印度沒有特殊的戰略關係,尤其是華盛頓並沒有從抗衡中國的戰略角度支援印度。但持反對意見的人則主張,美國應當將印度扶植成今後數年內抗衡中國的力量。
報道還説,上述兩派人馬在四大議題上分歧巨大:一是美國是否應該幫助印度提升其在南亞的主導地位;二是美國是否應該對印度施壓,迫使其限制遠端導彈和核計劃;三是奧巴馬總統是否應該敦促印度購買價值50億美元的150架美國戰機;四是是否應該促成印度海軍對在亞洲的美軍基地進行級別更高的訪問。
美國不會厚此薄彼?
分析人士認為,白宮內部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意見分歧,同奧巴馬政府上臺後的外交政策調整有關。出於恢復美國經濟、在重大國際問題上開展合作的需要,奧巴馬對美中關係的定位更加積極。反觀印度,卻有種被“疏遠”的感覺。這種不同於克林頓和布希時期極力親近印度的外交政策,自然招致白宮內部“挺印派”的不悅。此前,美國一些議員曾公開表示,希望總統不要以犧牲印度為代價發展對華關係。如今,美中關係波折連連,更是給“挺印派”提供了發聲的依據。
為了減少外界的猜疑、平息國內的爭論,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奧巴馬總統訪問印度期間,將重點討論兩國經濟關係及擴大兩國經濟往來事項,政治問題將不介入討論。美國白宮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羅茲也對媒體稱,美國的戰略是與中國和印度都發展關係,並不認為“有必要厚此薄彼。”但有美國學者認為,美印之間越走越近的趨勢未來不會改變,兩國在經貿、國防等方面的合作也將不斷升溫。同時,美印兩國聯手可以確保美國對印度洋的控制,進而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
有評論指出,奧巴馬此行雖然小心規避衝撞中國,但仍然有指向中國的意味。譬如,奧巴馬將遊説印度購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軍火,其目的就是遏制中國崛起。奧巴馬此次訪印的真實目的,在於借幫助印度崛起,建立準盟國戰略關係,以牽制南亞次大陸的各個國家。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即便美印合作更加密切,美國也並不會在外交戰略上打破平衡,顧此失彼。美國唯一的目的就是充當“挑事者”,引誘印度加入美國圍堵中國的包圍圈,從而激起中印關係的持續緊張,自己從中漁利。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亞太所研究員傅小強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説,印度是美國在南亞的重要潛在盟友,因此是奧巴馬政府為實施其亞太戰略而重點拉攏的對象。但美國的政策並不能純粹地定義為“拉印製華”。美國最希望看到中、日、印等亞洲大國相互制約和掣肘,對美國均有所求的局面,“目前印度最弱,所以美國要在他身上多花些心思”。
印度不甘心當小夥伴
專家認為,儘管在美國的對印政策中,不排除借助印度平衡中國的因素,但印度的外交決策有其獨立的判斷,不會一味迎合美國,更不會甘心作美國的附庸。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南亞中亞研究所所長王德華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表示,印度外交講究左右逢源,博取利益最大化。近來,印度利用中日兩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矛盾,積極推動與日本的經貿關係發展,便是印度外交這個特點的某種反映。王德華説,印度國內曾有人主張與日本、澳大利亞、越南等國建立一個河內合作機制,以對抗上海合作組織,但應者寥寥。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印度不願捲入大國矛盾。傅小強也指出,印度是個有著戰略雄心的大國,“不會甘心當其他國家的小夥伴”。
王德華還説,冷戰時期,印度長期與蘇聯關係密切,直到今天印度和俄羅斯仍然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尤其是在防務領域,這一點會對美印提升戰略關係形成掣肘。傅小強認為,除了俄羅斯因素外,印度在伊朗核問題、氣候變化、國際貿易規則等全球性問題上與美國均有較大分歧,這也會影響美印同盟關係的推進。 (記者/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