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亞歐會議的新一輪擴大和發展新機遇

時間:2010-11-01 14:01   來源:《求是》

  2010年10月,第八屆亞歐首腦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重點討論改善全球金融和經濟治理、可持續發展及國際熱點等問題,取得了諸多共識。溫家寶總理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亞歐合作取得的成績,並就推動亞歐合作深入向前發展提出看法和建議。他特別指出:“隨著澳大利亞、紐西蘭和俄羅斯的加入,亞歐會議成員在地緣上東西貫通,真正成為一個緊密相聯的利益共同體。”“亞歐合作的分量和作用進一步提升,合作的空間和前景更加廣闊。我們要把握機遇,順應形勢,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不斷紮實推進亞歐合作進程”。

  新一輪擴大促進亞歐會議克服障礙向前邁步

  1996年首屆亞歐首腦會議召開後,不少亞歐國家要求加入亞歐會議。2000年韓國首爾第三屆亞歐首腦會議通過《2000年亞歐合作框架》,就接納新成員問題確定了三項指導原則:一是亞歐會議是一個開放、漸進的進程,接納新成員應分步驟進行;二是對每個申請國既要考慮其自身條件,又要考慮其可能對亞歐會議進程作出的貢獻;三是關於新成員加入的最終決定由所有成員協商一致做出,此前該候選國必須先獲得本地區成員的支援。第三項原則也稱為“雙鑰匙原則”或“雙門規則”,即候選國首先要取得“歐洲門”的鑰匙(獲得歐洲成員的同意)或取得“亞洲門”的鑰匙(獲得亞洲成員的同意),然後才能由所有成員協商一致批准加入。根據上述規則,2004年10月在越南河內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上,亞洲的柬埔寨、寮國和緬甸三國及歐盟10個新成員分別通過“亞洲門”和“歐洲門”加入亞歐會議,實現了亞歐會議的首次擴大。同樣,2006年9月芬蘭赫爾辛基第六屆亞歐首腦會議決定接納蒙古、印度、巴基斯坦、東盟秘書處(“亞洲門”)、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歐洲門”)6個新成員,亞歐會議再次擴大。2010年10月,亞歐會議實現第三次擴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作為新成員正式出席布魯塞爾舉行的第八屆亞歐首腦會議,使亞歐會議成員增至48方。

  與此前不同,這次擴大是克服了重大障礙、做出特殊安排才實現的。俄、澳、新三國通過既非“歐洲門”也非“亞洲門”的特殊安排加入了亞歐會議,有人戲稱是經過一扇“特殊門”。因此,接納俄、澳、新,充分顯示亞歐會議的開放性特徵,也表現出在完善擴大機制上的高度靈活性,為進一步拓展活動空間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吸收三國後,亞歐會議的實力更增,48個成員的人口和貿易額已達世界的60%,經濟總量則超過世界的50%,其地緣影響從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翼向大陸腹地和邊緣拓展,並通過澳、新跨出歐亞大陸的地域框架向大洋洲推進。由此,亞歐會議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洲對話機制。從這個意義上説,新一輪擴大使亞歐會議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