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日首相智囊建議調整安保政策以應對“複合事態”

時間:2010-07-28 14: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菅直人的諮詢機構“新時代安全保障和防衛力相關懇談會”將於8月上旬提交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自衛隊必須加強應對能力,以處理國內重要設施遭受恐怖襲擊和網路駭客攻擊等同時發生的“複合事態”。報告還提出應徹底轉換目前的安保政策,修改“無核三原則”、放寬實際上禁止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則”等。

  菅直人政府接到報告後將著手制定2011年度起的新《防衛計劃大綱》,並根據該大綱制定明確部隊規模和經費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力爭今年年底前在內閣會議上通過。

  報告還列舉一種“複合事態”稱,“周邊發生情況,日本在為美軍提供後方支援期間遭到武力攻擊,併發展成為導彈攻擊和席捲離島的戰事”。報告要求自衛隊加強防衛力以有效應對此類情況。

  報告還從維持威懾力的角度出發,指出了美國“核保護傘”的必要性,強調“這和作為終極目標的銷毀核武器的理念未必相矛盾”。關於“無核三原則”,報告考慮到修改“不運進核武器”一條,指出“只在單方面束縛美國的手腳,事前把這作為原則確定下未必是明智之舉”。

  報告還認為,依據現行的“武器出口三原則”,甚至無法討論國內軍工産業參與共同技術研發事宜,“會被國際技術革新的潮流所拋棄”、“有必要對三原則之下的武器禁運政策進行修改”。

  從應對“複合事態”的重要性出發,報告指出冷戰時代以來的日本國防基本方針“基礎防衛力構想”已經過時,明確表示應該著眼于構建能應對多種情況的“兼具高超運用能力的動態威懾力”。

  關於集體自衛權問題,報告指出包括攔截射向美國的導彈在內,有必要“靈活地進行解釋或改變制度”。此外,報告還提到應就日本是否應具備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展開討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