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近4萬人搜油污 墨西哥灣生態災難觸目驚心

時間:2010-06-07 08:56   來源:人民日報

  墨西哥灣生態災難觸目驚心

  1900艘船忙作業 近4萬人搜油污

  

  從美國海岸警衛隊的“海洋哨兵”巡邏機尾艙往下看,墨西哥灣大片大片的浮油隨著波浪起伏,在陽光下折射出奇異的色彩。一艘艘船隻拖著浮標在蒐集海面油污。飛臨漏油“原點”海面,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海上作業平臺,它仍在抽取水下漏油。(見上圖,本報記者管克江攝)

  英國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托尼海沃德6月6日表示,漏斗狀裝置成功“蓋住”海底漏油油井之後,公司每天已經能夠收集泄漏原油大約1萬桶。

  陪同的海岸警衛隊新聞官錢伯斯説,這是他第五次坐飛機巡邏現場,每一次都會傷心。漂浮的石油已經稀釋了許多,但這更增添了蒐集油污的難度。經化學藥劑降解後的石油雖然沉入水下,但是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仍未可知。“我們的工作是保證英國石油公司履行職責,封堵漏油、蒐集油污。”錢伯斯説,整個漏油現場共有1900艘船在作業,海岸警衛隊出動了1.75萬人,另有2萬多人參與蒐集油污。

  記者決定再去近海小島格倫代爾看看。走出軍用機場時還是烈日當頭,轉眼便烏雲密布,突然間便暴雨如注,雨刷開到最快檔仍然來不及抹去車前窗的積水。到路易斯安那州三天,天天如此。颶風季節時的這種多變天氣,無疑讓油污蒐集雪上加霜。接近海濱,不時看到路邊插著民眾寫的標語牌。有的寫著“英國石油,污染者”,有的質問“不許游泳,不許打魚,那讓我們做什麼?”有的就三個字:“夢沒了”。

  緊靠跨海大橋的海岸上,一台推土機正隆隆開動,鏟起一小堵沙墻。在攔油護欄建起之前,權且用它擋一擋油污。幾步之外,赤褐色或咖啡色的粘稠液體,一灘灘、一團團地散佈在海灘上,海風裏夾帶著刺鼻的石油味。30多位穿統一服裝的男女正在列隊,記者走上前問:“你們是蒐集完油污要回家了嗎?”一名男子回答:“油污可蒐集不完。”“那是什麼?”記者指著他們身旁的一堆器具問道。“不知道。你是記者嗎?公司不讓我們和記者交談。我會被解雇的。”這時一名領隊模樣的男子走了過來,告訴記者,他們是英國石油公司雇來的油污清理隊,公司要求他們不能和記者説話。記者想起聯合指揮部剛剛發出一封公開信,要求救災各方配合記者採訪。原以為列印出的這封信能派用場,結果這名領隊先生仍然不為所動:“縣官不如現管,我們有公司的規定。”

  格倫代爾州立公園的觀景臺上,兩位老太太一個拿相機,一個拿望遠鏡觀察著一隻鵜鶘。這只鵜鶘身上的羽毛顯然被油粘在了一起,飛沒多遠就又跌回海面漂浮。老太太搖頭嘆息:“太慘了。昨天已經看到一隻了。”另據統計,聯邦機構在漏油事件後已發現了792隻死亡的鳥類、海龜、海豚和其他動物。

  在格倫代爾港口,好幾艘油污清理船剛剛返航。自稱來自明尼蘇達州的羅賓看來不吃英國石油公司那套規定。拎著一個裝滿被油污染的礦泉水瓶、樹枝和紙片的塑膠袋,滿身油漬地站在棧橋上侃侃而談。他説自己在明尼蘇達失業了很久,聽説墨西哥灣漏油事故鬧大了,就驅車和同伴來了路易斯安那。果然,他們很快找到了工作。“臟點累點都沒事。關鍵這活很費時,而且是危險工種,不過老有補貼和加班費,不少賺呢。”另一名從波士頓趕來找活的男子打斷了羅賓的話頭:“我幹這活有6個星期了,感覺情況還在惡化。因為油污散開了。雖然説這樣我們能多幹些時間,多掙點錢,但當地的漁業和旅遊業可遭了殃。”

  他説的沒錯。在“格倫代爾橋畔海鮮中心”,到處可見寫著“活蝦”、“活蟹”、“新釣紅魚”等字樣的招牌。儘管是週末,大大小小的餐廳和小吃攤沒一家營業的,二樓唯一還在營業的餐廳,賣的是炸雞塊。(駐美國記者 管克江 本報美國新奧爾良6月6日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