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化壓力為動力:金融危機下的中日韓合作再上臺階

時間:2010-06-02 1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韓國濟州島舉行中日韓第三次領導人會議成果豐碩。面對金融危機的壓力,三國合作水準不降反升,設立合作秘書處等決定更是在機制化建設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2007年以來,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蕩波及全球,中日韓等亦未能倖免。世界範圍的經濟衰退帶來的各種複雜挑戰對三國關係的平穩發展一度形成不小壓力,但也為突破舊有障礙,強化三國合作關係提供了機遇。

  三國在經貿等方面的依存度提升。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2009年,中日貿易額約為2300億美元,中韓貿易額約為1400億美元。雖然同比分別下降約14%和16%,但同期日、韓與美歐等地區之間的貿易額下降幅度更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危機期間,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進口來源地。而中國自2007年以來已經連續三年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從一定意義上説,中日韓經濟發展對東亞區域內貿易的總體依賴程度已然超過其他地區。此次會議肯定了相互投資便利化、加快三國自貿區建設的前景,為企業界增添信心與助力。

  三國在金融、環保等領域的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面對經濟波動,中日韓採取務實態度,積極突破長期以來由於歷史、政治等因素所形成的障礙,通過兩次領導人會議達成《合作行動計劃》、《國際金融和經濟問題的聯合聲明》、《災害管理聯合聲明》及《可持續發展聯合聲明》等文件,推動三國在金融、清潔能源、電子等領域各展所長,互利合作。尤其是政界與學界研討多年的“亞洲共同基金”構想在中日韓等協力推動下迅速化為現實,籌集資金規模也由最初設想的800億美元升至1200億美元。

  三國在攜手推進區域一體化方面意願和共識增強。金融危機成為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助力。中日韓對區域內貿易的依賴性上升,共同利益增加,推動形成世界第三大經濟區、提升與其他區域集團的競爭力符合各國戰略需要。無論是在東盟10+3會議、東亞峰會,還是在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該議題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儘管面臨諸多難題,但逐步提高一體化合作水準、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構建東亞共同體已成為三國共同願景。如溫家寶總理所言,各方將“遵循開放包容、循序漸進的原則,凝聚共識,深化合作,朝著建立東亞共同體的長遠目標不斷邁進”。會議發佈的《2020中日韓合作展望》具體而生動地描摹出實現這一願景的“路線圖”。

  深化中日韓合作已成大勢所趨。三國的經濟總量之和分別佔東亞地區及全球的3/4和近1/5,其合作關係的發展程度對地區乃至世界度過當前危機、實現復蘇及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雖然中日韓在經濟社會發展、政治制度及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是此次會議的成功説明,三國藉日臻完善的對話機制坦誠溝通,有利於增進互信、消弭分歧,從而把握歷史機遇,在十年既有成果的基礎上,扎紮實實地逐步豐富夥伴關係的內涵,推動三國合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王瑞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編輯:孫金誠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