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美關係怪圈實質:美“接觸加遏制”方針未變

時間:2010-05-17 13:31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儘管冷戰結束以來歷屆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變換了多種説法,但始終沒有離開克林頓時期制定的“接觸加遏制”的基本戰略方針

  要解答中美關係為何總是跳不出時好時壞、跌宕起伏怪圈的問題,需要了解中美關係的基本性質及其發展軌跡。1979年1月中美建交後,31年來兩國關係的發展迂迴曲折,沿著一條鬥爭、摩擦與交往、合作並存或相互交叉的軌跡前進。這也將是今後30年中美關係發展的基本軌跡。

  中美關係的兩面性

  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哈裏哈丁在《美國和中國:1972年以來脆弱的關係》一書中,把中美關係定性為“非敵非友”。哈丁解釋説,這是因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在國內事務中既不實行多元化,也不實行極權化;既進行富有意義的經濟改革,又不完全採納資本主義或放任自由的經濟理論”。

  中國學者則更願意用中美關係的“兩面性”來定義中美關係的性質。這就是兩國在國際、地區和雙邊事務中既有接觸、交往、對話與合作,也有矛盾、分歧、鬥爭和對抗。這種兩面性將延續相當長時間。

  中美關係兩面性的性質是由兩國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地緣政治、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等因素決定的。正是這些因素決定了中美關係發展的基本軌跡,決定了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和長期的不確定性,也導致中美難以建立起真正的相互信任。

  兩國政治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對立、戰略目標不同構成了兩國間的結構性矛盾,美國始終沒有放棄改變中國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意圖。至於地緣政治和國家戰略利益方面,兩國既有共同利益,又充滿矛盾和衝突。兩國在維護地區和全球穩定方面以及在應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全球性金融危機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全球性挑戰問題上的共同利益是主要的,在雙邊經貿關係上的利益更是日益增多,不斷擴展。但另一方面,兩國在如何對待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和方式上又存在不少分歧和矛盾。

編輯:孫金誠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