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外媒:美暗中準備對朝核戰爭

時間:2009-09-12 09: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據韓聯社8日報道,一家設在華盛頓的研究機構在近期發佈的報告中稱,美國正在為與朝鮮之間可能爆發的核戰爭做準備。

  制訂預案 美盤算對朝“核打擊”

  美國國防部即將發表一份防務評估報告。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在對該報告所作的評析中稱,政府的一個工作小組正在對包括“朝鮮政權垮臺”在內的多種可能出現的局面進行分析。它還稱,華盛頓可能會就如何應對與朝鮮之間“包括核打擊在內的對抗”制訂計劃。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8月27日完成的報告簡要介紹了即將推出的、同時也是奧巴馬政府執政後發表的首份評估報告《2010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這份評估報告對制定防務政策至關重要。

  今年7月,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蒂莫西基廷上將曾説,美國已對朝鮮可能發生的任何突發情況提出了預案。

  據朝中社8日報道,美國最近一直在拼命生産用於摧毀地下設施的巨型鑽地炸彈,與此同時,美國空軍司令部的一名發言人稱,美國對朝鮮和伊朗的地下核設施感到非常擔憂。

  《民主朝鮮》今天就此發表評論説,這暴露出美國生産這種炸彈的目的就是在武裝入侵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時使用它們。  

  評論員寫道:美國現在正試圖使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失去用於自衛的戰爭威懾力,打破力量平衡,為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創造軍事條件。

  美國的上述舉動越來越清楚地表明,美國所謂的“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問題和“進行對話的外交努力”都只不過是欺騙國內外輿論的言辭,軍事對抗與動用武力已經成為美國對朝政策的基調。

  現實情況無疑證明,美國確實是破壞世界和平與安全的罪魁禍首,為了實現統治野心,它甚至不惜犯下向人類發動核戰爭的罪行。  

  軟硬兼施 美國對朝又打又拉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9日報道,美國政府對朝鮮兩家參與該國核武器及導彈計劃的國有機構實施資産凍結,這是針對金正日政權的制裁措施的一部分。

  美國國務院表示,它將對朝鮮原子能總局和檀君貿易公司採取行動,將它們隔離于美國金融系統之外,並禁止美國公民與它們進行交易。

  國務院昨天在一份聲明中稱,朝鮮在4月份發射遠端導彈,接著又在5月份進行核子試驗,這表明人們“需要繼續保持警惕”。聲明還説,這些制裁措施符合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

  金正日政權上周表示,該國“钚武器化”工作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並幾乎成功實現鈾濃縮。朝鮮在4月份表示,它不會重返六方會談。  

  據美國國務院表示,朝鮮原子能總局負責監督該國核計劃及管理寧邊核研究中心,檀君貿易公司則幫助採購用來支援國防研發項目的貨物和技術。

  國務院稱,這兩家機構在7月份都上了聯合國的名單。

   據韓聯社8日報道,美國朝鮮問題特別代表斯蒂芬博斯沃思今天説,美國不久將決定如何回應朝鮮提出的雙邊談判要求。他重申,任何雙邊談判都應是六方會談的一部分。

  博斯沃思在東京對記者説:“正如我們過去指出的,美國願意與朝鮮進行雙邊接觸,目前我們正在考慮應對朝鮮的雙邊談判邀請的最佳方式。我們尚未決定如何應對這一邀請,華盛頓將在未來幾週內考慮這個問題。對於是否、何時及如何與朝鮮舉行雙邊談判,我們還沒有作出任何決定。”

  博斯沃思重申了奧巴馬政府的立場,即任何雙邊談判都應在六方會談的框架內舉行。  

  慶祝國慶 平壤對敵降低調門   

  據路透社9日報道,朝鮮週三慶祝建國61週年,發誓建立友好的全球關係,而且在美國凍結朝鮮涉嫌武器貿易的公司資産後仍表示願意與華盛頓展開對話。

  在國慶日上,朝鮮領導人沒有像往常那樣針對韓美等宿敵發表激烈的言論。  

  朝鮮總理説:“我們將促進全世界人民大團結,時刻堅持獨立、和平和友誼的思想。”  

  美國斯坦福大學朝鮮問題專家彼得貝克説,平壤試圖讓地區國家摸不清它的意圖,借此獲得優勢。  

  韓國世宗研究所學者樸漢生(音)説:“朝鮮希望通過友好態度緩解制裁帶來的壓力,但他們比較明確地表示,他們想成為一個核國家。”

  他説:“朝鮮已經通過導彈和核子試驗達成了目標,現在他們正努力讓美國坐下來與其進行談判。”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9日報道,朝鮮今天慶祝建國61週年。朝鮮電視今天播放愛國歌曲,並報道人民聚集在平壤市中心廣場歡呼慶祝的畫面,但這個畫面是在6年前、也就是建國55週年的國慶所拍攝。

  韓國統一部官員表示,目前國際社會持續對朝鮮施壓,希望促使朝鮮放棄核武發展,因此今年的朝鮮國慶應該也沒有去年、朝鮮建國60週年般盛大。(編輯:劉瑞常)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