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美軍移師去 變化猶留存

時間:2009-06-26 10:44   來源:新華網

  美軍部隊定於6月30日前撤出伊拉克主要城鎮。打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起,美軍在伊存在6年間,伊拉克人的吃穿住用行等各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

  戰爭——藝術新元素

  法新社報道,駐伊美軍被一些伊拉克人看作“入侵者”,遭到強烈抵抗。另一方面,一些普通伊拉克人家庭卻在接受著美國文化,例如通過衛星電視、網際網路等形式。

  伊拉克畫師卡西姆薩卜提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北部沃濟裏耶地區擁有一家畫廊。他説,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美軍的到來引發大量流血衝突和伊拉克民眾傷亡,但美軍的存在卻豐富了伊拉克藝術素材。

  “(美軍)他們帶來死亡和破壞,”卡西姆説,“但這些消極因素對我和其他藝術家而言卻有積極作用。畫作表現更加嚴肅,更加成熟,更加引人深思,或許比在(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時期還要好。”

  美國駐伊拉克使館官員則説,他們推介到伊拉克的文化類別集中在“科普和小説類書籍”。

  這名不願公開姓名官員告訴法新社記者:“我們已在伊拉克出版阿拉伯語版的(威廉)福克納和(約翰)斯坦貝克的小説。”這兩位作家是美國20世紀小説界的領軍人物。

  美劇——青少年著迷

  但是,隨著美軍到來和電視媒體及網路傳播,展現在伊拉克人面前的是一種不同的文化。出於對新事物的好奇等因素,不少伊拉克青少年“著迷”美國生活方式。

  現年20歲的謝瑪阿裏現在巴格達大學讀一年級。她説:“我們的風格已改變:我們化粧更淡,發飾更簡單,著裝更隨意,甚至我們吸煙或走路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謝瑪和她21歲的朋友馬爾瓦“狂迷”美國電影和電視節目,能一口氣説出一串她們在電視裏看過的節目名字。兩人舉例説,情景喜劇《宋飛正傳》和《老友記》,以及真人秀節目“美國偶像”和談話節目“奧普拉溫弗裏秀”都是她們的最愛。

  “阿拉伯電影有些單調,劇情缺乏變化,而美國電影懸念眾多,”巴格達大學生物系學生沙姆斯海賽姆説。

  現年29歲的巴沙爾阿德南在巴格達街頭出售光碟。他説:“我們每個月賣出650張美國電影光碟,200張阿拉伯電影光碟和50張歐洲電影光碟。”

  服飾——生活新變化

  法新社報道,儘管伊拉克本土音樂仍有更大市場,但本土音樂中卻涌現不少與戰爭相關的元素。

  現年33歲的唱片店老闆齊亞尼姆尼姆如此描述她顧客的口味:“在這裡,焦點完全是胡薩姆拉賽姆。”

  齊亞解釋説,胡薩姆是一名以近年來巴格達暴力衝突為創作題材的歌手。緊隨胡薩姆之後,另一名伊拉克藝術家馬吉德穆罕迪斯受到人們追捧。

  在服飾流行以及髮型方面,伊拉克眼下也受外來影響。

  侯賽因當理髮師已經20多年,因長相酷似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他如今人送外號“奧巴馬侯賽因”。他説,眼下許多年輕人來店裏要求做個“他們從雜誌上看來的髮型”。

  烏姆努爾在巴格達開有5家女性服裝店。她承認,“美國電視連續劇中女演員著裝”對服飾流行有導向作用。

  在巴格達東部什葉派聚居區薩德爾城,攝影師阿裏説,當自己第一次穿短褲走在大街上時,“有人指責我著裝不合適……六個月後,連他自己也那麼穿了”。(李良勇)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