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歐盟誓言加強全球金融監管

時間:2009-02-24 09:36   來源:新華網

  歐洲聯盟主要經濟體領導人22日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會議,為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協調歐盟立場。

  會議建議採取加強全球金融市場監管,以新制裁措施管理“避稅天堂”和對衝基金,支援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資金翻倍等措施,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媒體認為,歐盟要在倫敦峰會上實現這些目標,必須獲得美國支援。

  “制裁工具箱”

  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等歐盟主要經濟體和歐盟高層領導人當天在柏林舉行會議,一致同意在倫敦峰會上展現歐盟“共同且有力”的立場。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表聲明説:“我們今天再次強調,所有金融市場、産品和參與者,無論來自哪個國家,都必須接受適當監督和管理,沒有例外。對那些可能構成系統性風險的對衝基金和其他私人市場工具,這一點尤其嚴格。”

  默克爾説,與會各方同意德國關於制定“可持續經濟活動憲章”的倡議,將包括信用評級機構在內的全球所有金融市場活動和參與者納入監管範圍,以減少經濟失衡和穩定金融市場。

  這份聲明説,歐盟應將那些不予合作的“避稅天堂”列入黑名單,儘快設計出“一整個工具箱的制裁措施”。

  “避稅天堂”指以低稅政策著稱的國家。一些外國企業和個人借機在那些國家銀行設立賬戶,利用當地嚴格的銀行保密法瘋狂逃稅。

    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説,如果“避稅天堂”繼續從事為逃稅者提供庇護這種“不計後果的金融活動”,就得受到制裁。

  “我們要加大對衝基金監管力度”,他説,制裁措施應處於新監管體系核心,“沒有制裁措施,新的監管體系就沒有任何意義”。

  “最後的機會”

  這次會議提議,各國向IMF提供2500億美元,使IMF以貸款方式幫助成員國抵禦金融危機的美元儲備翻倍。

  英國首相戈登布朗説,IMF儲備資金達到5000億美元後,“將不但有能力應對已經發生的金融危機,更能預防危機發生”。

  會議聲明以含蓄的語言要求各國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聲明説,歐盟將採取措施,“將對市場競爭的扭曲完全限制在最小程度”。

  聲明還提議銀行擴大儲備,建立緩衝資本;提議建立“早期預警機制”,由IMF和金融穩定論壇(FSF)協調,以應對將來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

  與會領導人強調,二十國集團應“迅速且完全”實施去年11月華盛頓峰會達成的行動計劃,以改革國際金融體系。

  西班牙首相何塞路易斯薩帕特羅説,如果説華盛頓峰會作用在於制定這一包含47項措施的行動計劃,那麼,倫敦峰會上,各國領導人應作出實際決定。

  “我們都希望倫敦峰會成功,”薩科齊説,“我們都意識到那是最後的機會。我們不能允許倫敦峰會失敗。”

  需美國支援

  倫敦峰會定於4月2日舉行,由英國首相布朗主持。他22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説,“我們需要全球新政”,意指像上世紀30年代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新政”那樣幫助全球克服這場數十年未遇的金融危機。

  “我們需要全世界所有國家、所有洲達成一項宏大的協議,這樣不但可以重振世界經濟,也能使未來經濟體系基於最健康和最好的原則運轉,”布朗説。

  路透社記者保羅卡雷爾分析説,這些領導人在柏林會議上對“避稅天堂”和對衝基金展現出一種更加強硬的態度,但如果他們希望倫敦峰會取得成功,必須贏得美國支援。

  他説,這場金融危機去年爆發前,德國即要求加強監管對衝基金,但因美國和英國持保留態度,未能有效落實。現在,英國顯然放棄先前立場,就看美國是否也願意同樣採取強硬態度。歐盟已從新任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身上看到這一希望。

  不過,美聯社記者帕特裏克麥克格羅阿蒂認為,歐盟要求加強全球監管,金融界肯定反對,二十國集團其他成員如美國、日本、印度、巴西等,也未必全都支援。

  這次柏林會議召開前一週,歐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3個月來最低點,中歐和東歐國家清償能力進一步惡化,愛爾蘭、希臘這樣的歐元區國家陷入金融困境。不過,會議聲明説,隨著各國經濟刺激措施陸續實施,歐盟經濟增長前景仍然令人樂觀。

  這次會議的成果文件將分發給未與會的其他歐盟國家,再交由3月19日至20日舉行的歐洲理事會會議討論、修改,最後確定為倫敦峰會歐盟立場文件。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