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繁體 English
北京  陰轉小雨 27 ~ 20 ℃ 微風
新聞中心
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字號:
美國智庫研究員:G8峰會應該逐步擴展成G20峰會

  時間:2007-06-06 09:34    來源:     
 
 

  一年一度的八國集團(G8)峰會今天將在德國海濱小城海利根達姆舉行。為了確保與會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安全,德國政府花費1850萬歐元在當地建起長12公里、高2.5米的“柏林墻”,還出動了16000名警察和1000名特種兵隨時待命,這個只有280個居民的小城在6月6日至8日期間將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然而,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沃爾芬森計劃中心執行主任約翰斯F林博士看來,只有8個工業化國家領導人參與的G8峰會已經過時了。布魯金斯學會是美國著名的綜合性政策研究機構,與美國企業研究所並稱為華盛頓兩大智庫。在布魯金斯學會擔任研究員之前,林曾長期在世界銀行工作,並出任過世行副行長一職。他一直提議在已經建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基礎上,將會議推進到G20領導人峰會的層次,以應對全球性挑戰,將全球治理結構向更高的層面突破。他把中國看作是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並認為中國的參與將提高這一組織的有效性。日前,晨報記者通過電子郵件對他進行了專訪。

  最關注全球變暖和非洲援助

  晨報:你個人最關注本次峰會的哪些議題?

  林:除了有必要討論擴展G8峰會以外———當然很可能得不到討論———還有兩個議題至關重要,應該得到最多的關注。第一,如何限制氣候變化;第二,評估增加對貧困國家援助的進展。

  晨報:全球變暖一直是G8峰會關注的焦點,各國是否有可能在今年會議上達成有效協議?

  林:最近一兩年,這個議題成為了各國和國際上討論得最多的問題之一。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在簽署被廣泛接受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方面舉措緩慢。讓美國與另外一些國家一起加入許多其他國家的行列,共同遵守《京都議定書》,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切實的努力,這很重要。

  東道主德國在為本次G8峰會提出的決議草案中建議設立目標:在本世紀末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並在205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降低50%。但這個建議已經遭到了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的反對,另外,布希還出人意料地拋出美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長期戰略”。事實上每個國家在氣候問題上都有自己的戰略考量,各國目前似乎還沒有妥協的意向。因此儘管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布萊爾等人都強烈希望本次峰會能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取得“歷史性突破”,但八國集團能否就這一問題達成有效協議難以預測。我個人並不認為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今年的G8峰會將取得重大進展。

  晨報:援助非洲是本次峰會的重要議題之一。您怎麼看這個議題?今年在這個問題上會取得什麼進展?

  林:兩年前,八國集團在鷹谷作出重要承諾,加大對貧困國家的援助,特別是非洲。而從可以得到的資訊來看,除了減輕債務,這方面的進展緩慢,八國集團有必要對這一目標重新承諾,並且更加迅速地採取行動。

  晨報:今年G8峰會的議題還可能包括智慧財産權保護、反傾銷、能源問題和人民幣匯率等,這些都與中國有些關係。你怎麼看這些議題?

  林:這些問題也很重要,但與你前面提到的議題相比稍遜。不過,雖然這些問題有可能在峰會上得到討論,但我對今年是否會取得重大進展表示懷疑。

  峰會需要新興市場國家參與

  晨報:今年將是中國第四次參加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我們很想知道,今年你還繼續主張將G8峰會擴展為G20峰會,納入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嗎?

  林:我認為G8應該擴展的想法比以往更加強烈了。包括中國在內(特別是中國)正在興起的市場經濟國家影響了一些全球問題,比如環境問題、能源安全、金融不平衡、全球對貧困國家的援助等,也拿出了它們的解決辦法,因此在世界經濟、社會和環境事務中扮演了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G8成員國不能寄希望於僅靠它們自己來處理和解決最重要的一些問題,如果我們想生活在一個繁榮、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地球上,他們就需要和其他國家一起承擔責任。

  德國為讓巴西、中國、印度、墨西哥、南非五國比以往更系統地參與到峰會中所作的努力是值得歡迎的,然而這五國事實上仍然只參與了部分事務的討論,應該要做得更好,並且最後必然要讓他們成為完全平等的成員國。

  晨報:你一直提議舉行G20峰會,主要的考慮是什麼?

  林:G8峰會只是8個工業國家的領導人會議,這些國家在20世紀中期是主宰世界的國家,但在21世紀,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被這一機制排除在外,因此其代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都出現了問題。G8體系不僅已經過時,而且其運作變得越來越形式化。與此同時,其他全球性組織和論壇都比較零散,關注面比較狹窄,不適合作為領導人互動的機制。因此最現實和合理的選擇是逐步將G8擴展為一個更大規模的論壇,即20個主要國家領導人的論壇,由他們進行國際性的談判和決策。

  從技術層面而言,已經有了現成的部長級別的G20會議,因此只要邀請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即可,不需要再為其機制制定複雜的法律程式,也不需要就應當吸收哪些國家參與而爭論不休。這是改革全球治理結構最現實可行的途徑。

  德國政治學教授零距離觀察峰會

  “G8峰會已成首腦政治秀”

  晨報記者就今年八國集團(G8)首腦峰會的熱點問題還通過郵件形式採訪了德國科布倫茨-郎道大學政治學教授、政治傳播學和象徵政治學專家烏爾利希薩爾奇奈利。

  薩爾奇奈利告訴記者,就個人而言,對峰會最關注的問題包括全球變暖、抵抗艾滋病、導彈裝備、智慧財産權、商業和金融市場的透明度等,他表示:“我期待所有這些問題能夠找到解決方法。不過,G8峰會並不是一個拯救世界的組織。”

  對非洲進行援助是今年峰會的重要議題之一,對此,薩爾奇奈利評論説:“目前,非洲在全球化進程中是個失敗者。人們對這塊大陸的商品感興趣,但並不對它的政治和商業感興趣。在非洲的許多地方,所有你可以從好的政府那裏期待獲得的東西都缺失了。”

  而對於另一重要議題———氣候變暖問題,他説:“從全球範圍來看,氣候變暖確實是一個主要的議題。它並不僅僅是一個生態問題,還關係著商業競爭和全世界不同地區數百萬人的生存。要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甚至牽涉到工作和生活環境、以及人權問題等。由於事實上全球變暖是人為造成的結果,你可以直接看到今後幾代的情況。”

  在談到中國時,薩爾奇奈利説:“在國際經濟交流中,中國變得越來越重要。智慧財産權保護、反傾銷,甚至改革開放的基本策略,以及經濟有效地使用能源,這些都將是在中長期內人們對中國關注的問題。”

  6月6日至8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將與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的領導人一起出席與八國集團的對話會議。這將是中國第四次參加八國峰會的相關會議。在峰會召開前夕,八國集團的機制問題也是人們討論的熱點之一。不少人提出希望峰會“擴容”成G9、G13等建議。對此,薩爾奇奈利説:“在海利根達姆,G8的代表已經和被稱為‘新興市場’的重要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坐在了一起。這反映了日益增加的互相依賴和相互間的責任。參與者的範圍越大,對他們的期待也越多。”

  同時,他也指出:“G8峰會的主要問題是‘政治超載’,已經成為各國最高領導的政治秀。曾經值得信任的會議現在發展成了八國集團和另外五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與的國際大事件。”因此他希望,今後峰會能多一些“非正式的特性”,取得更多實質性的進展。

  德國政府為本次峰會投入了大量資金,實行的保護措施招致了一些反對意見。薩爾奇奈利對記者説:“作為東道主,德國並不僅僅希望成功地舉辦峰會,它還有責任確保與會者的安全和不受打擾。這就需要投入資金。會議地點的隔絕和大規模的防護墻確實遭到了一些批評。目前,人們正就是否過分限制了遊行自由進行激烈爭論。柏林的政治反應顯示他們對此很敏感。現在,總理正式錶示反全球化的和平遊行是允許的。” (韓小妮)

  來源:新聞晨報

 
編輯:system    
 
-您對新聞的評價-
很差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陳水扁“出訪” 臺當局與“友邦”粗糙玩弄新聞
鄭立中等會見出席07贛臺經貿研討會臺商代表
臺媒稱美國或在聯大公開反對陳水扁“入聯公投”
臺灣離婚率是10年前兩倍 每百人有6人離婚
馬英九“特別費案”偵訊錄音帶失蹤 或暫緩二審
臺勞工代表質疑臺當局強制公營單位宣傳“入聯”
臺灣西濱公路灌漿工程車衝撞16輛車 1死4傷(圖)
環保擋了財路 臺東旅遊業者遊行抗議環保人士
熱點新聞
中央下撥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費 解決受災群眾生活困難
一顆螺絲引發中國臺灣“華航”客機爆炸?
臺當局雙重標準處理瘦肉精豬肉 藍綠民代都反對
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紙包子”假新聞炮製者獲刑 稱一時糊塗導演鬧劇
第二十四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
奧運倒記時一週年,北京同一個聲音
迎接中國共産黨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奇聞趣事
上海夜空出現UFO超過10小時 並非夜光風箏(圖)
組圖:消防隊員端掉1.2米長馬蜂窩
獲救金雕陪主人滑翔機翱翔藍天(圖)
組圖:21頭黃牛竄上滬寧高速公路
學生網站大膽話題惹怒網友 探討15歲算不算晚戀
組圖:貴州一男子5分鐘內喝下10斤雜酒
禹州市民捉到人面蜘蛛(圖)
陜南發現我國最小的蝴蝶 翅膀展開12-17毫米
兩岸
新黨主席郁慕明參加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
青春有約 20名臺灣大學生在廣西“三下鄉”
海峽兩岸各民族中秋聯歡活動在北京啟動
廈門願為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提供管道
廣州隆重慶祝臺資企業協會成立十五週年
服務台商子女 福建教育部門計劃開設“臺生班”
一個馬祖青年的大陸情懷:感動,無法言喻
八十余兩岸專家學者九月將聚廈門話“三通”
相關視頻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