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紀念“盧溝橋事變”72週年

時間:2009-07-07 14:3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臺北7月6日電(記者 陳鍵興 邵燕輝)在“盧溝橋事變”發生72週年之際,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日前專門舉辦紀念活動。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6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組成部分,今天更應謹記歷史,並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紀欣告訴記者,“中國統一聯盟”5日舉辦“盧溝橋事變”72週年紀念活動,有200多位盟員與有關人士出席,其中包括“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丘逢甲後人邱秀芷和羅福興的孫女羅秋昭等。

  在這場紀念活動上,發言人從不同角度回顧了臺灣同胞抗日鬥爭的歷史。“中國統一聯盟”第一副主席王曉波在發言中指出,從1895年到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人民從未放棄對日抗爭,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華民族反抗殖民侵略的鬥爭史密不可分。“盧溝橋事變”後,有許多臺灣同胞奔赴大陸參加抗戰,許多人留在臺灣繼續鬥爭,最終迎來了抗戰全面勝利和臺灣的光復。

  臺灣史學者戚嘉林指出,日本殖民者據臺期間,推行“皇民化”政策,目標是要摧毀臺灣民間的中華文化和民族意識。但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當天,臺灣同胞熱烈慶祝光復,家家戶戶祭告祖先,足以反映臺灣同胞強烈的民族情懷。

  臺灣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林德政説,中華民族的抗日鬥爭應可追溯到1895年日本強佔臺灣,其後半個世紀裏,臺灣同胞從未停止抗日活動。抗日誌士丘逢甲1896年曾寫下詩句:“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讓人再次回想起臺灣同胞的抗日愛國事跡。從歷史可知,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命運永遠息息相關。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