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為銘記歷史 鄭州老人矢志不渝收藏抗戰實物30多年

2017年09月26日 09:29: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鄭州9月26日電(闞力)家住鄭州市二七區的李海生有一個特殊的愛好——收藏日軍侵華證物。過去的30多年裏,他除收藏日軍侵華證物,還收藏了不少抗戰實物。他説,之所以收藏這些,是為了銘記歷史,因為自己的哥哥在抗日戰爭時期嚴重受傷。

  近日,在李海生老人的家中,他向記者講述了他幾乎花光所有積蓄去收藏日軍侵華證物的經過。他説,他的所有積蓄都用在了收藏上,除此之外,基本沒有其他花銷。其中,僅一把日本軍刀,他就花費了5萬元。

  今年73歲的李海生,是一名退休聲樂教師。之所以矢志不渝收藏日軍侵華證物,他説緣于哥哥在抗日戰爭時期受重傷,為了記住那段歷史,30多年前,他便有意在全國各地蒐集日軍侵華期間的證物。

  “我是教師,那時候就利用寒暑假到全國各地,到古玩市場去尋找,儘管過程很不容易,但我始終沒有停止過這項工作,這是一種理想的支配,所以對我來説也算是一種樂趣。”

  李海生本來只有幾十平方米的家裏,他單獨騰出一間屋子,放置他收藏的各種物品。由於空間的局限,他只是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部分藏品擺放展示。據李海生介紹,這些抗戰實物有他花錢淘的,也有他用自己的其他藏品交換得來,目前僅抗日實物他已經收藏了一千多件。

  指著其中的幾件物證,李海生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説:“看到了這些,像這個武器殘存件啊、水壺啊、指揮刀啊,等等,我就想到了我自己家,當時受日軍殘害,哥哥受傷,還有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的悲慘遭遇。”

  李海生説,他收藏的這些物證,足以讓人民記住那段歷史。30多年來,為收藏這些物品花光積蓄,李海生並不覺得後悔。在他眼裏,這些藏品的價錢並不是它們的本身價值所在,作為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證,提醒自己和後人記住這段歷史,才是它們真正的意義。

  説起李海生不惜代價收藏抗戰實物,曾跟他學習聲樂的學生楊明頗有感言。他説,李老師多年來除了致力收藏,他還在一些紀念日自費舉辦展覽,免費給市民講解這些藏品的歷史。

  “李老師很多年前就開始舉辦公益性展覽,還親自擔任講解員,向市民講解這些物證的來歷,就是為了讓下一代人銘記這段歷史。他很值得我們大家向他學習。”(完)

[責任編輯:郭碧娟]